同临津纪明府孤雁
三秋违北地,万里向南翔。
河洲花稍白,关塞叶初黄。
避缴风霜劲,怀书道路长。
水流疑箭动,月照似弓伤。
横天无有阵,度海不成行。
会刷能鸣羽,还赴上林乡。
拼音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三秋: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也泛指秋季。
- 违:离开。
- 北地:北方。
- 河洲:河中可居的陆地。《诗·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关塞:边关要塞。
- 避缴:谓躲避射鸟的短箭。 缴(zhuó):系在箭上的丝绳,借指箭。
- 怀书:带着书信或怀有学识。这里应表示心怀志向。
- 刷:梳理。
- 上林乡:上林苑,这里指代朝廷。
翻译
在这深秋时节离开了北方大地,孤独地向着万里之外的南方展翅飞翔。路过河中陆地时,花儿已渐渐泛白;经过边关要塞,树叶刚刚开始泛黄。为躲避那射来的利箭,在凛冽的风霜中奋力前行,怀揣着志向踏上这漫长的征途。流水潺潺,恍惚间好像那飞箭在移动;月光洒下,宛如那弯弯的弓弦让人哀伤。在广阔的天空中没有雁群的阵形,跨越海洋时也无法组成整齐的行列。但终有一天,会梳理好能发出鸣叫的羽毛,回到那向往的朝廷所在之地。
赏析
这首诗以孤雁自比,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漂泊之感以及对于未来的期许。诗开篇点明孤雁在秋季离开北方,奔赴南方之举,暗示诗人漂泊的身世。中间部分描绘沿途景色以及孤雁面临的恶劣环境和艰辛处境,“河洲花稍白,关塞叶初黄”细腻地展现了时序变化与路途的辗转;“避缴风霜劲,怀书道路长”,“风霜劲”写出了环境的恶劣,而“避缴”则暗示出遭受外界的威胁,表明诗人人生之路的坎坷。“水流疑箭动,月照似弓伤”通过新奇的比喻,以流水如箭、月似伤弓,将孤雁漂泊中的恐惧与哀伤进行渲染。“横天无有阵,度海不成行”进一步强调孤雁的孤单与无依。然而最后“会刷能鸣羽,还赴上林乡”陡然一转,展现出诗人心中的希望,表达出虽然历经艰难,但依然渴望能重回朝堂,实现抱负的情感。整首诗情景交融,借孤雁形象,委婉曲折地倾诉了诗人的复杂情感,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