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寄刘李二参军

万里烟尘客,三春桃李时。 事去纷无限,愁来不自持。 狂歌欲叹凤,失路反占龟。 草碍人行缓,花繁鸟度迟。 彼美参卿事,留连求友诗。 安知倦游子,两鬓渐如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烟尘:战乱、纷争的景象。
  • :旅人,这里指作者自己。
  • 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泛指春天。
  • 桃李:桃花和李花,这里象征春天。
  • 事去:过去的事情。
  • 不自持:无法控制。
  • 狂歌:放声高歌。
  • 叹凤:哀叹凤凰,比喻哀叹贤才不得志。
  • 失路:迷路,比喻人生迷茫。
  • 占龟:古代用龟甲占卜,这里指迷茫中寻求解答。
  • :阻碍。
  • :繁盛。
  • :飞过。
  • 彼美:那位美好的人,指刘李二参军。
  • 参卿:对参军的尊称。
  • 倦游子:厌倦了漂泊的旅人。
  • 两鬓渐如丝:两边的鬓发渐渐变得像丝一样细,形容衰老。

翻译

我这个旅人,穿越了万里的战乱之地,恰逢三春桃李盛开的时节。过去的事情纷繁复杂,无法计数,忧愁袭来,我无法自控。我放声高歌,想要哀叹凤凰的命运,却在人生的迷茫中,反而像是在用龟甲占卜寻求解答。草丛阻碍了我的步伐,使得行走变得缓慢,花朵繁盛,使得鸟儿飞过也显得迟缓。那位美好的人,刘李二参军,留连于寻求友人的诗篇。他们怎知我这个厌倦了漂泊的旅人,两边的鬓发已渐渐变得像丝一样细,显露出岁月的痕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战乱中旅行的孤独与迷茫,以及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万里烟尘客”一句,既表达了诗人旅途的艰辛,也暗示了时代的动荡。后文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草碍人行缓,花繁鸟度迟”,巧妙地映射出诗人内心的迟疑与沉重。结尾的“两鬓渐如丝”更是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年华老去的无奈和对友情的深切怀念。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卢照邻诗歌的独特魅力。

卢照邻

卢照邻

卢照邻,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定兴县)人,初唐诗人。其生卒年史无明载,后人有多种说法,有三子,现其后人居住在河北省正定县内。卢照邻出身望族,曾为王府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学上,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存世。卢照邻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 ► 1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