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倍秀才

· 薛能
南朝才子尚途穷,毕竟应须问叶公。 书剑伴身离泗上,雪风吹面立船中。 家园枣熟归圭窦,会府槐疏试射弓。 相顾日偏留不得,夜深聊欲一杯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南朝:指中国历史上的南朝时期,包括宋、齐、梁、陈四个朝代。
  • 才子:指有才华的文人。
  • 途穷:比喻境遇困顿,没有出路。
  • 叶公:古代传说中的人物,好龙而不知龙,比喻虚有其表或名不副实。
  • 书剑:书指文籍,剑指武艺,常用来比喻文武双全。
  • 泗上:地名,今江苏省泗阳县一带。
  • 雪风:寒冷的风,带有雪花的冷风。
  • 圭窦:古代贵族的住所,这里指家园。
  • 会府:指官府或官署。
  • 槐疏:槐树的枝叶稀疏,这里可能指官府前的槐树。
  • 射弓:射箭,古代武艺之一。
  • 相顾:相互对视。
  • 日偏:日头偏西,指时间已晚。
  • 留不得:无法留下。
  • 夜深:深夜。
  • 一杯同:共同喝一杯酒。

翻译

南朝的才子虽然才华横溢,但境遇困顿,究竟应该问谁呢?就像叶公好龙一样,名不副实。带着书和剑,离开泗上,独自一人在船中,面对着寒冷的风雪。家园的枣子熟了,我却归不去,只能在官府前稀疏的槐树下试着射箭。我们相互对视,时间已晚,无法留下,只能在深夜里共同喝一杯酒。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南朝才子李倍的境遇和心情。诗中,“南朝才子尚途穷”一句,既表达了对李倍才华的赞赏,又暗含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后文通过“书剑伴身离泗上”等句,展现了李倍的孤独和无奈。最后两句“相顾日偏留不得,夜深聊欲一杯同”,则表达了诗人对李倍的同情和不舍,以及两人之间深厚的友情。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和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思。

薛能

唐汾州人,字大拙。武宗会昌六年进士第。宣宗大中末书判中选,补盩厔尉。懿宗咸通中摄嘉州刺史,历工部尚书、节度徐州,徙忠武。僖宗广明元年,周岌逐能自称留后,因屠其家。癖于诗,日赋一章,有《江山集》、《许昌集》。 ► 32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