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袁郎中破贼后军行过剡中山水谨上太尉
剡路除荆棘,王师罢鼓鼙。
农归沧海畔,围解赤城西。
赦罪春阳发,收兵太白低。
远峰来马首,横笛入猿啼。
兰渚催新幄,桃源识故蹊。
已闻开阁待,谁许卧东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剡路:指通往剡县(今浙江嵊州)的道路。
- 荆棘:指丛生的多刺植物,比喻困难和障碍。
- 王师:指朝廷的军队。
- 鼓鼙:古代军中常用的乐器,用以激励士气,这里指战争。
- 沧海畔:指海边。
- 赤城: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县北。
- 赦罪:指赦免罪犯。
- 春阳:春天的阳光,比喻温暖和希望。
- 收兵:指停止军事行动。
- 太白:星名,即金星,古代常用来象征战争。
- 横笛:横吹的笛子。
- 猿啼:猿猴的叫声。
- 兰渚:长满兰草的水边地。
- 新幄:新的帐篷,比喻新的居所或环境。
- 桃源:指理想的隐居地,源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故蹊:旧路,比喻熟悉的地方。
- 开阁待:指开放官署等待,比喻有官职的空缺。
- 卧东溪:指隐居。
翻译
通往剡县的道路上,荆棘已被清除,朝廷的军队也停止了战鼓声。 农民回到了海边的家园,围困赤城的敌军已被解除。 春天阳光下,赦免了罪犯,太白星低垂,意味着战争的结束。 远处的山峰似乎迎接着马首,横笛声中夹杂着猿猴的啼叫。 兰草丛生的水边催生了新的帐篷,桃源之地让人认识到了旧日的路径。 已经听说有官职空缺在等待,谁还会允许我隐居在东溪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战争结束后的宁静景象,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官职的矛盾心态。诗中“剡路除荆棘”、“王师罢鼓鼙”等句,形象地描绘了战后的宁静;“赦罪春阳发”、“收兵太白低”则寓意着和平与希望的到来。后半部分通过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但“已闻开阁待,谁许卧东溪”则透露出诗人对官职的期待与对隐居的矛盾心理。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