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泛舟

林塘夜发舟,虫响荻飕飕。 万影皆因月,千声各为秋。 岁华空复晚,乡思不堪愁。 西北浮云外,伊川何处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dí):一种生长在水边的植物,类似芦苇。
  • 飕飕(sōu sōu):形容风声或物体迅速移动的声音。
  • 岁华:指岁月。
  • 乡思:对家乡的思念。
  • 浮云:飘动的云。
  • 伊川:地名,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附近。

翻译

夜晚在林间的池塘启航,虫鸣声与荻叶飕飕作响。 所有的影子都是因为月光,每一种声音都各自诉说着秋意。 岁月已至晚秋,对家乡的思念让人难以承受忧愁。 西北方向的浮云之外,伊川的水流向何方?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秋夜泛舟的景象,通过“虫响荻飕飕”和“万影皆因月”等句,生动地传达了秋夜的静谧与凄美。诗中“千声各为秋”一句,巧妙地将自然界的声音与秋天的氛围相结合,表达了深秋时节的萧瑟之感。后两句则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家乡思念的感慨,以及对远方河流流向的遐想,增添了诗歌的情感深度和哲理意味。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刘方平

刘方平

刘方平(生卒年不详),字、号均不详,唐玄宗天宝年间诗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生平事迹不详。约公元七五八年前后在世,匈奴族。天宝前期曾应进士试,又欲从军,均未如意,从此隐居颍水、汝河之滨,终生未仕。与皇甫冉、元德秀、李颀、严武为诗友,为薪颖士赏识。工诗,善画山水。其诗多咏物写景之作,尤擅绝句,其诗多写闺情、乡思,思想内容较贫弱,但艺术性较高,善于寓情于景,意蕴无穷。其《月夜》、《春怨》、《新春》、《秋夜泛舟》等都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作。 ► 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