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山庄

金陵一超忽,玉烛几还周。 露积吴台草,风入郢门楸。 林虚宿断雾,磴险挂悬流。 拾青非汉策,化缁类秦裘。 牵迹犹多蹇,劳生未寡尤。 独此他乡梦,空山明月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超忽:遥远。
  • 玉烛:比喻四季气候调和。
  • 还周:循环一周。
  • 露积:露水积聚。
  • 郢门楸:郢,古代楚国的都城;楸,一种树。
  • 磴险:险峻的石阶。
  • 悬流:瀑布。
  • 拾青:拾取青色的东西,比喻求取官职。
  • 化缁:变黑,比喻衰老。
  • 牵迹:牵连,影响。
  • :困难。
  • 劳生:辛苦的生活。
  • 寡尤:少有的优点。

翻译

金陵城遥远,四季气候几度循环。 露水积聚在吴国的古台草上,风穿过楚国都城的楸树。 林中雾气断断续续,险峻的石阶上挂着瀑布。 拾取青色的东西不是汉代的策略,变黑的衣服像秦朝的裘衣。 牵连的痕迹仍然困难重重,辛苦的生活中少有优点。 独自在他乡的梦中,空山中明月照耀着秋天的夜晚。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骆宾王在金陵山庄的夜晚,对时光流转和人生境遇的感慨。诗中通过“金陵一超忽”和“玉烛几还周”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而“露积吴台草”和“风入郢门楸”则借景抒情,暗示了历史的沧桑。后半部分通过“拾青非汉策”和“化缁类秦裘”等比喻,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骆宾王

骆宾王

骆宾王,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中国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唐龙朔初年,骆宾王担任道王李元庆的属官。后来相继担任武功主簿和明堂主簿。唐高宗仪凤四年(679年),升任中央政府的侍御史官职。曾经被人诬陷入狱,被赦免后出任地方官临海县丞,所以后人也称他骆临海。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他作为秘书,起草了著名的《讨武瞾檄文》。 ► 1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