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曲书情

薄游倦千里,劳生负百年。 未能槎上汉,讵肯剑游燕。 白云照春海,青山横曙天。 江涛让双璧,渭水掷三钱。 坐惜风光晚,长歌独块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薄游:轻率的旅行,此处指远行。
  • 槎(chá)上汉:古代传说中,有人用木筏渡过天河到达银河,这里指仰望星空,向往仙界。
  • 讵(jù)肯:岂肯,表示不愿意。
  • 剑游燕:剑术游历燕地,可能指游侠的生活。
  • 曙(shǔ)天:黎明时分的天空。
  • 双璧:古代珍贵的玉璧,比喻江涛中的两座山峰。
  • 渭水掷三钱:典故不明,可能是指在渭水边掷铜钱,寓言人生抉择或游戏人生。
  • 块然:孤独的样子。

翻译

在遥远的旅程中疲惫不堪,一生辛劳仿佛虚度百年。 我无法登上银河木筏,怎会愿意持剑游历燕赵之地。 白云映照着春天的海洋,青山横卧在黎明的天际。 江涛如同两颗珍贵的璧玉,渭水边我似扔出三枚铜钱。 感叹时光匆匆,美景已晚,独自长歌,倍感寂寥。

赏析

骆宾王的这首《海曲书情》以个人的游子之苦和内心世界的矛盾为线索,展现了诗人的无奈与追求。首联表达了诗人长途跋涉的疲倦和对生命的深深感慨,中间两联通过想象和自然景象,寓言自己渴望超越尘世,却又无法割舍现实的矛盾。尾联以“坐惜风光晚,长歌独块然”收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形单影只的寂寥之情,展现出诗人的孤独与深沉。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骆宾王

骆宾王

骆宾王,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中国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唐龙朔初年,骆宾王担任道王李元庆的属官。后来相继担任武功主簿和明堂主簿。唐高宗仪凤四年(679年),升任中央政府的侍御史官职。曾经被人诬陷入狱,被赦免后出任地方官临海县丞,所以后人也称他骆临海。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他作为秘书,起草了著名的《讨武瞾檄文》。 ► 1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