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邬戴关中旅寓

· 钱起
文士皆求遇,今人谁至公。 灵台一寄宿,杨柳再春风。 更惜忘形友,频年失志同。 羽毛齐燕雀,心事阻鸳鸿。 留滞惭归养,飞鸣恨触笼。 橘怀乡梦里,书去客愁中。 残雪迷归雁,韶光弃断蓬。 吞悲问唐举,何路出屯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灵台:指心灵。
  • 忘形友:指不拘形迹的朋友。
  • 频年:连年。
  • 羽毛齐燕雀:比喻身份低微。
  • 心事阻鸳鸿:比喻心事重重,难以实现。
  • 留滞:停留不前。
  • 归养:回家奉养父母。
  • 飞鸣恨触笼:比喻想要有所作为却受到限制。
  • 橘怀:指思乡之情。
  • 韶光:美好的时光。
  • 断蓬:比喻离散无定。
  • 吞悲:含悲。
  • 唐举:指唐代的科举。
  • 屯蒙:《易经》中的卦名,意指困顿、不顺。

翻译

文士们都渴望得到赏识,但如今有谁能够公正地评价他们呢?心灵在一处短暂停留,杨柳又迎来了春风。更加珍惜那些不拘形迹的朋友,连年失意,我们有着相同的遭遇。我们的身份如同燕雀一般低微,心事重重,难以实现,如同被阻隔的鸳鸿。停留在此,我感到惭愧,因为无法回家奉养父母;想要有所作为,却受到限制,感到遗憾。在思乡的梦中,我怀抱着家乡的橘子;书信传递着我的客愁。残雪中迷失了归雁,美好的时光抛弃了离散无定的人。我含悲询问,通过唐代的科举,我能否找到一条摆脱困顿的道路。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文士对遭遇不公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迷茫。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灵台”、“杨柳”、“燕雀”、“鸳鸿”等,来描绘内心的感受和境遇。通过对“留滞”、“飞鸣恨触笼”等词句的运用,深刻表达了想要有所作为却受到限制的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钱起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和真挚情感。

钱起

钱起

钱起,字仲文,吴兴(今属浙江)人。天宝进士,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又与郎士元齐名,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 4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