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

· 沈周
堂封千代失嵯峨,高树平来草漫坡。 白马萧萧行客路,黄牛呃呃牧儿歌。 只今丽石文章少,奈尔空山风雨多。 闻道昭陵亦如此,伤情不必问谁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嵯峨(cuó é):形容山势高峻。
  • 漫坡:遍布的山坡。
  • 萧萧:形容风声或马鸣声。
  • 呃呃:形容牛叫声。
  • 丽石:美丽的石头,这里指墓碑。
  • 昭陵:指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这里泛指古代帝王的陵墓。
  • 伤情:悲伤的情感。

翻译

古墓的封土历经千年已不再高耸,高大的树木和平坦的草地遍布山坡。 马匹在风中萧萧作响,行走在客路上,黄牛发出呃呃的叫声,伴随着牧童的歌声。 如今,美丽的墓碑上文字已稀少,尽管空山中的风雨频繁。 听说昭陵也如此荒凉,悲伤之情油然而生,无需询问是谁的墓地。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古墓的荒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堂封千代失嵯峨”一句,既描绘了古墓封土的衰败,也隐喻了历史的消逝。后文通过对白马、黄牛等自然景象的描写,进一步以景生情,抒发了对古墓荒凉的伤感。结尾提到昭陵,将个人情感升华为对所有古代帝王陵墓的哀思,增强了诗歌的普遍性和感染力。

沈周

沈周

沈周(1427年-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明朝画家,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明四家之一,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德二年,卒于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岁(虚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 10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