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杜东原先生雨景

· 沈周
老原作画墨法熟,纸上沈沈泼浓绿。 重林湿叶欲垂地,合涧流淙似鸣玉。 庐山九叠翠不乾,秋影平吞此长幅。 借看真怕雨拂面,要为时人洗双目。 滕王珠帘正堪卷,董家破屋不可宿。 出门一笑青天高,犹怪春泥污吾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沈沈:深沉的样子。
  • 泼浓绿:形容墨色浓重,如同泼洒的浓绿色。
  • 重林:密集的树林。
  • 湿叶欲垂地:湿润的树叶似乎要垂到地面。
  • 合涧流淙:山涧中的水流声。
  • 鸣玉:比喻水声清脆悦耳。
  • 庐山九叠:指庐山的美景,九叠形容其层峦叠嶂。
  • 翠不乾:翠绿不干,形容景色常绿。
  • 秋影平吞:秋天的景色似乎吞噬了整个画面。
  • 借看真怕雨拂面:借来看画时,真怕雨点拂过脸面,形容画中雨景逼真。
  • 洗双目:比喻画作清新,能洗涤观者的眼睛。
  • 滕王珠帘:指滕王阁的珠帘,此处比喻华丽的居所。
  • 董家破屋:指简陋的住所。
  • 春泥:春天的泥土。

翻译

老原作画墨法娴熟,纸上深沉泼洒着浓绿。 密集的树林中,湿润的树叶似乎要垂到地面,山涧中的水流声清脆悦耳。 庐山层峦叠嶂,翠绿不干,秋天的景色似乎吞噬了整个长幅画卷。 借来看画时,真怕雨点拂过脸面,这画作清新,能洗涤观者的眼睛。 滕王阁的珠帘正适合卷起,而简陋的董家破屋则不可住宿。 出门后一笑,青天显得格外高远,还怪春天的泥土弄脏了我的脚。

赏析

这首作品赞美了杜东原的雨景画作,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画中雨景的逼真与美丽。诗中“泼浓绿”、“湿叶欲垂地”等词句,形象地再现了画面的色彩与细节,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画中的雨景之中。后文通过对滕王珠帘与董家破屋的对比,以及出门见青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画作的深刻感受与对自然美景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沈周对艺术与自然的热爱与赞美。

沈周

沈周

沈周(1427年-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明朝画家,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明四家之一,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德二年,卒于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岁(虚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 10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