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许贞葬

· 沈周
蒿歌引往绋,言出郭南门。 我来临其窆,衰草凄寒原。 情至时掩泣,痛惋不能言。 百年合有死,惜此英妙魂。 我昔有女萝,附此长松根。 托生相因依,绸缪在东昆。 长松一朝折,修蔓绝攀援。 茕茕委中道,有身安用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蒿歌:指挽歌,古代葬礼上唱的哀歌。
  • (fú):牵引棺材的绳索。
  • (biǎn):埋葬。
  • 女萝:一种寄生植物,比喻依赖他人生活的人。
  • 绸缪(chóu móu):缠绵,形容关系密切。
  • 东昆:东边的山丘,这里可能指诗人与许贞共同生活的地方。
  • 茕茕(qióng qióng):孤独无依的样子。

翻译

挽歌引领着前往葬礼的绳索,我走出城南门。 我来到他的墓地,只见衰草覆盖的凄凉原野。 情感至深时掩面哭泣,悲痛得无法言语。 人生百年终有一死,可惜这年轻英俊的灵魂。 我曾有如女萝般的依赖,依附在这棵长松的根部。 寄托生命相互依靠,情意缠绵在东边的山丘。 一旦长松折断,修长的藤蔓失去了攀援。 孤独无助地倒在中途,有了身体又有何用。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沈周为悼念友人许贞而作。诗中,沈周通过描绘葬礼的场景和自己的情感体验,表达了对友人早逝的深切哀悼和无尽怀念。诗中运用了“女萝”与“长松”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和相互依赖的关系。当“长松”折断,“女萝”失去了依托,象征着友人的离世给诗人带来的巨大打击和孤独感。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凄凉,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沈周

沈周

沈周(1427年-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明朝画家,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明四家之一,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德二年,卒于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岁(虚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 10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