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东海竹挽吴汝辉

· 沈周
萧萧东海竹,郁郁西山松。 壤地两隔越,生植莫能同。 颜色各相昧,音声或通风。 精神自冥合,宛宛无西东。 青松一朝催,此竹抱孤穷。 以竹书感慨,寄去泪亦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萧萧:形容风吹动竹叶的声音。
  • 东海:中国东部的海域。
  • 郁郁:形容植物茂盛。
  • 西山:指中国西部的山脉。
  • 隔越:相隔遥远。
  • 相昧:互不了解。
  • 通风:相互传递信息。
  • 冥合:暗中相合。
  • 孤穷:孤独无助。

翻译

东海的竹林中,风吹竹叶发出萧萧声,西山的松树郁郁葱葱。虽然两地相隔遥远,生长环境不同,但它们的颜色和声音或许能相互传递。它们的精神似乎暗中相合,不分东西。有一天,青松突然凋零,这竹子也感到孤独无助。我用竹子来表达我的感慨,寄去的泪水也随着它流淌。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东海的竹与西山的松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吴汝辉的深切怀念和感慨。诗中,“萧萧”与“郁郁”分别描绘了竹与松的不同风貌,而“隔越”、“相昧”、“通风”则巧妙地表达了两者虽相隔遥远,却精神相通的情愫。末句“以竹书感慨,寄去泪亦从”更是将作者的情感与竹子紧密相连,抒发了对友人的无尽思念与哀伤。

沈周

沈周

沈周(1427年-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明朝画家,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明四家之一,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德二年,卒于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岁(虚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 10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