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公钓台
忠宣义死堂堂节,死到师山义亦明。
家国两人均患难,干戈满地正纵横。
聊因心画通相感,未必渔竿果可旌。
何处江湖无此碣,几人标榜有高名。
龙跳旧刻还堪拓,燕贺新亭又喜成。
岳势不迷人仰德,石痕固在字含贞。
萧萧风雨鬼神泣,汹汹波涛鱼鳖惊。
一个聘君孤搆耳,乾坤今许作双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忠宣义死:忠宣,指郑公,因其忠诚宣扬正义而得名。义死,指为正义而牺牲。
- 师山:指郑公的隐居之地,象征其高尚的道德情操。
- 家国两人:指郑公与国家,两者都经历了患难。
- 干戈:古代兵器,这里指战争。
- 纵横:交错纷乱。
- 心画:内心的图画,比喻内心的感受。
- 渔竿:钓鱼的工具,这里比喻隐居生活。
- 旌:表扬。
- 碣:石碑。
- 标榜:宣扬,赞扬。
- 高名:崇高的名声。
- 龙跳:形容书法笔力遒劲,如龙腾跃。
- 燕贺:燕子筑巢,比喻新亭建成,喜事。
- 岳势:山岳的气势。
- 人仰德:人们仰慕其德行。
- 石痕:石头上的痕迹,这里指石碑上的文字。
- 含贞:蕴含着坚贞不屈的精神。
- 萧萧:形容风雨声。
- 汹汹:形容波涛声。
- 聘君:指郑公,因其被聘为官而得名。
- 孤搆:孤独地建造。
- 乾坤:天地,这里指整个世界。
- 双清:双重清高,指郑公的品德与天地同清。
翻译
郑公忠宣义死,堂堂正正地为正义牺牲,即使隐居在师山,其义举也昭然若揭。家国与郑公都经历了患难,战乱纷飞,一片混乱。只是因为内心的感受而相互感应,未必真的认为隐居的渔竿值得表扬。江湖之中,哪里没有这样的石碑,但又有几人能享有如此崇高的名声呢?龙腾跃的书法旧刻依然可供拓印,新亭建成,燕子筑巢,喜事连连。山岳的气势不迷惑人,人们仰慕其德行,石碑上的文字蕴含着坚贞不屈的精神。风雨声萧萧,鬼神为之哭泣,波涛汹汹,鱼鳖为之惊恐。郑公孤独地建造了一个隐居之地,如今天地间允许他享有双重清高的名声。
赏析
这首作品赞颂了郑公的忠诚与高尚品德,通过对比家国患难与郑公的隐居生活,突出了郑公坚守正义、不屈不挠的精神。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龙跳旧刻”、“燕贺新亭”等,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郑公的隐居环境和其崇高的社会声誉。结尾的“乾坤今许作双清”更是将郑公的品德提升到了与天地同清的高度,表达了对郑公深深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