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道中遇雨

· 沈周
浮云接地日无光,足力衰迟道路长。 都是小儿能疾走,这场风雨却谁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溧阳:地名,今江苏省溧阳市。
  • 衰迟:衰老,行动迟缓。
  • :承担,面对。

翻译

浮云低垂,遮蔽了日光,使得天空黯淡无光,我因年老力衰,行走在漫长的道路上显得格外艰难。看到周围的小孩子们都能迅速奔跑,我不禁感叹,这场突如其来的风雨,又有谁能来承担和面对呢?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在溧阳道中遇雨时的情景,通过对比自己的衰老与小儿的活力,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体力衰退的无奈和对未来的忧虑。诗中“浮云接地日无光”一句,既描绘了自然景象,又隐喻了诗人内心的阴霾。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透露出诗人对人生晚景的感慨和对未来的不安。

沈周

沈周

沈周(1427年-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明朝画家,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明四家之一,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德二年,卒于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岁(虚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 10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