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落成漫志近况

海风和暮复和朝,准备疏荆护短条。 地有青钱留碧藓,庭无绛帐树红蕉。 因窥石鼓虫成字,惯住山居屋似瓢。 除却常参何事事,扶筇纵屐任逍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疏荆:稀疏的荆棘,这里指用荆棘做的篱笆。
  • 青钱:古代的一种货币,这里比喻地面的苔藓像青钱一样。
  • 碧藓:绿色的苔藓。
  • 绛帐:红色的帐篷,这里指学堂。
  • 红蕉:红色的芭蕉花。
  • 石鼓:古代的一种石刻,这里可能指形状像石鼓的石头。
  • 虫成字:指石头上的虫迹像文字一样。
  • 常参:日常的参拜或参与。
  • 扶筇:拄着竹杖。
  • 纵屐:穿着木屐行走。

翻译

海边的风在黄昏和清晨都一样和煦,我准备用稀疏的荆棘来保护那些短小的枝条。 地面上像铺满了青钱般的苔藓,庭院中没有学堂,却有红色的芭蕉花盛开。 因为观察到石头上的虫迹像文字一样,我习惯了住在山中,房子就像一个大瓢一样。 除了日常的参拜或参与,我没有什么其他事情,只是拄着竹杖,穿着木屐,自由自在地行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李之世在海边草堂的宁静生活。诗中,“海风和暮复和朝”一句,既表达了海边气候的宜人,也暗示了诗人生活的平和与宁静。通过“疏荆护短条”、“青钱留碧藓”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展现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后两句“因窥石鼓虫成字,惯住山居屋似瓢”则进一步以石鼓和山居屋为喻,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和自在。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自然与心灵和谐的生活态度。

李之世

李之世,字长度,号鹤汀。新会东亭人。以麟子。明神宗万历三十四年(一六〇六)举人。晚年始就琼山教谕,迁池州府推官。未几移疾罢归。著作极多,有《圭山副藏》、《剩山水房漫稿》、及《北游》、《南归》、《雪航》、《家园》、《泡庵》、《朱崖》、《息庵》、《水竹洞》、《不住庵》诸集。传世者有《鹤汀集》十卷,其中诗集七卷、文集二卷,卷一〇附录其弟李之标文度《凫渚集》。原刻《朱厓集》,一集《浮槎草》,二集《可庐草》,三集《歇园草》,四集《和苏草》,五集《韵语》,今已不传,惟附见于《鹤汀集》之中。《鹤汀集》前有李本宁《圭山副藏叙》、韩上桂《北游草叙》二文,可供参考。康熙《新会县志·艺文下》录其诗三十一首、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八首,《明诗纪事》六首。《鹤汀集》录有邑志小传、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八一有传。 ► 13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