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悼:哀悼,怀念死者。
- 右之:人名,钟右之。
- 四大:佛教术语,指地、水、火、风四种构成物质的基本元素。
- 微尘:极细小的尘埃。
- 石火光中:比喻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 幻住身:指生命如同幻影,暂时存在。
- 本草:指中药书籍,这里泛指药物。
- 无灵:无效,无用。
- 休问药:不必再询问药物。
- 皮囊:指人的身体。
- 曷:何,哪里。
- 寻真:寻找真实,指探寻生命的真谛。
- 故交:老朋友。
- 泪泫:泪水滴落的样子。
- 陈刍地:指墓地,刍即草,陈刍地意为铺满草的地方,即坟墓。
- 瘴海:指有瘴气的海域,这里可能指坟墓所在的地方。
- 坟霾:坟墓上的雾气,这里指坟墓的凄凉景象。
- 冠玉人:指戴有玉冠的人,这里指死者。
- 衡门:简陋的门,指贫寒之家。
- 履迹:足迹,指来访的人。
- 莺声:黄莺的叫声。
- 柳衙:柳树成行的地方。
翻译
虽然将四大元素视为微尘,生命在短暂的石火光中如同幻影般存在。药物已无灵效,不必再询问,身体如同蜕去的皮囊,哪里还能寻找生命的真谛。老朋友们泪水滴落在墓地,瘴气弥漫的海域中,坟墓上雾气缭绕,埋葬着戴玉冠的人。从此,简陋的门前不再有人来访,黄莺的叫声在柳树成行的地方中渐渐老去。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对逝去友人钟右之的深切哀悼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佛教的四大、微尘等概念,以及石火光中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生命的短暂和虚幻。通过对药物无效、身体如蜕的描写,进一步强调了生命的脆弱和无法挽回的逝去。最后,通过描绘墓地的凄凉景象和衡门无人来访的孤寂,抒发了对友人离世的悲痛和对生命无常的深刻认识。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悼亡诗。
李之世
李之世,字长度,号鹤汀。新会东亭人。以麟子。明神宗万历三十四年(一六〇六)举人。晚年始就琼山教谕,迁池州府推官。未几移疾罢归。著作极多,有《圭山副藏》、《剩山水房漫稿》、及《北游》、《南归》、《雪航》、《家园》、《泡庵》、《朱崖》、《息庵》、《水竹洞》、《不住庵》诸集。传世者有《鹤汀集》十卷,其中诗集七卷、文集二卷,卷一〇附录其弟李之标文度《凫渚集》。原刻《朱厓集》,一集《浮槎草》,二集《可庐草》,三集《歇园草》,四集《和苏草》,五集《韵语》,今已不传,惟附见于《鹤汀集》之中。《鹤汀集》前有李本宁《圭山副藏叙》、韩上桂《北游草叙》二文,可供参考。康熙《新会县志·艺文下》录其诗三十一首、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八首,《明诗纪事》六首。《鹤汀集》录有邑志小传、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八一有传。
► 13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