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舒国裳修撰调闽舶提举

·
庖祝有分守,而欲侵其厨。 峨冠何如人,携我相与俱。 微哉烹醢身,谁为蠲濯壶。 芳臭自云荐,公尸色未愉。 摄衣入庙门,匍匐投遐区。 同愆不同谪,无乃矜庸愚。 相期厉圭璋,临别重踟蹰。
拼音分享图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庖祝:厨师和祭司,分别指负责烹饪和祭祀的人。
  • 侵其厨:侵犯厨师的职责。
  • 峨冠:高高的帽子,指官员或士人的服饰。
  • 携我相与俱:带我一同前往。
  • 烹醢:古代的一种酷刑,将人剁成肉酱。
  • 蠲濯壶:清洗酒壶,这里指清洗罪名或污点。
  • 公尸:古代祭祀时代表神灵的活人。
  • 色未愉:表情不悦。
  • 摄衣:整理衣襟。
  • 匍匐:趴在地上,表示恭敬或屈服。
  • 遐区:边远地区。
  • 同愆:同样的过错。
  • 矜庸愚:自夸平庸愚昧。
  • 圭璋:古代的贵重玉器,比喻品德高尚。
  • 踟蹰:犹豫不决。

翻译

厨师和祭司各有职责,却有人想要侵犯厨师的工作。那些戴着高高帽子的人,带着我一同前往。我曾遭受烹醢之苦,谁能为我清洗罪名?虽然我自认为清白,但公尸的表情并不愉快。我整理衣襟走进庙门,趴在地上投向边远之地。虽然我们犯了同样的过错,但惩罚却不同,这难道不是在自夸平庸愚昧吗?我们相约要砥砺品德,临别时我又犹豫不决。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寓言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社会不公和人性弱点的深刻反思。诗中,“庖祝有分守”一句,既是对社会分工的肯定,也是对职责侵犯的批判。而“峨冠何如人,携我相与俱”则揭示了权贵阶层的虚伪和自私。后文通过“烹醢身”、“蠲濯壶”等意象,展现了作者遭受的不公和内心的挣扎。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正义和品德的追求,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汪应轸

明浙江山阴人,字子宿,号清湖。正德十二年进士。选庶吉士。与同馆舒芬等七人疏谏武宗南巡,廷杖濒死。出为泗州知州,募江南女工,教以蚕缫织作,由是民足衣食。嘉靖初,召为户科给事中,屡上疏,皆天下大事,切中时弊。官至江西提学佥事。有《清湖文集》。 ► 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