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即事呈林阳仲何人止

炙月人难暖,嘶风夜转寥。 如何当此际,都不像元宵。 烛泪民膏尽,金声贼胆骄。 重城刚下钥,是处踏星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炙月:指炎热的月亮,形容天气炎热。
  • 嘶风:风声嘶哑,形容风大而寒冷。
  • 元宵:中国传统节日,农历正月十五,通常有灯会、猜灯谜等活动。
  • 烛泪:比喻蜡烛燃烧时滴下的蜡油,这里象征国家财政的消耗。
  • 金声:金属撞击的声音,这里指警钟或战鼓声,象征战争或动荡。
  • 贼胆:指敌人的胆量,形容敌人嚣张。
  • 重城:指坚固的城池。
  • 下钥:关闭城门,钥(yuè)指城门的锁。
  • 是处:到处,处处。
  • 踏星桥:指元宵节夜晚人们外出赏灯,走在灯火辉煌的街道上,如同踏在星桥之上。

翻译

炎热的月亮下,人们难以感到温暖,寒风嘶哑,夜晚更加寂寥。 在这样的时刻,怎么感觉不到元宵节的气氛呢? 蜡烛燃烧的蜡油,象征着国家财富的消耗,金属撞击的声音,让敌人的胆量显得更加嚣张。 坚固的城池刚刚关闭了城门,而到处都是人们走在灯火辉煌的街道上,如同踏在星桥之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元宵节夜晚的景象,通过对天气、氛围和时局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忧虑。诗中“炙月”与“嘶风”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天气的异常,而“烛泪”与“金声”则隐喻了国家的困境和敌人的嚣张。最后两句以城门的关闭和人们的节日活动作结,既展现了节日的盛况,也透露出一种不安和忧虑的情绪。

李之世

李之世,字长度,号鹤汀。新会东亭人。以麟子。明神宗万历三十四年(一六〇六)举人。晚年始就琼山教谕,迁池州府推官。未几移疾罢归。著作极多,有《圭山副藏》、《剩山水房漫稿》、及《北游》、《南归》、《雪航》、《家园》、《泡庵》、《朱崖》、《息庵》、《水竹洞》、《不住庵》诸集。传世者有《鹤汀集》十卷,其中诗集七卷、文集二卷,卷一〇附录其弟李之标文度《凫渚集》。原刻《朱厓集》,一集《浮槎草》,二集《可庐草》,三集《歇园草》,四集《和苏草》,五集《韵语》,今已不传,惟附见于《鹤汀集》之中。《鹤汀集》前有李本宁《圭山副藏叙》、韩上桂《北游草叙》二文,可供参考。康熙《新会县志·艺文下》录其诗三十一首、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八首,《明诗纪事》六首。《鹤汀集》录有邑志小传、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八一有传。 ► 13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