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边笳十八拍图

· 沈周
芦叶传声拍拍鸣,画图传拍态如生。 琰从三姓邕从卓,自是人间父子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芦叶:芦苇的叶子。
  • 拍拍:形容声音连续不断。
  • :指蔡琰,东汉末年女诗人,蔡邕之女。
  • :指蔡邕,东汉末年文学家、书法家。
  • 三姓:指蔡琰先后嫁给了三个不同的丈夫。
  • 邕从卓:指蔡邕曾依附于董卓。

翻译

芦叶传递着声音,拍拍作响,画图传递着拍子的姿态,生动逼真。蔡琰经历了三个丈夫,蔡邕曾依附于董卓,这正是人间父子的情感。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芦叶传声和画图传拍的描写,展现了声音与图像的生动结合。诗中提到的蔡琰和蔡邕,通过他们的历史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父子情感的深刻理解。沈周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历史与情感交织的画面,使读者在感受艺术之美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人间的深情厚意。

沈周

沈周

沈周(1427年-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明朝画家,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明四家之一,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德二年,卒于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岁(虚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 10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