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杨君谦见和复和一首

· 沈周
狭径穿山腹,盘盘雄历此。 吴王三千剑,意以是为砥。 铁髓积广面,岁久色尚紫。 石槩奇窾窍,此以平为美。 坐阅今古人,当不知千几。 集坐毕一时,僔僔嫌如市。 况乃实不及,千名何以始。 准彼释氏诞,万亿未为耻。 俗惊少摄多,走观信而喜。 我登纪夜吟,其面月如水。 杨子时莫偕,清篇触倡起。 历历到以意,不游与游比。 语语尽括石,石举在诗矣。 使石尚化玉,倏忽鬼入耳。 玩之灵光生,戛之雅音倚。 气复蒸春云,诗又在石里。 瑟缩愧我辞,荆棘碍步履。 自笑邯郸人,胡为强追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盘盘:曲折回旋的样子。
  • :磨刀石。
  • :同“概”,大致,大概。
  • 窾窍:空洞,孔穴。
  • 僔僔:众多。
  • :控制,约束。
  • :敲击。
  • 荆棘碍步履:比喻困难和障碍。

翻译

小径蜿蜒穿过山腹,曲折回旋,雄伟地历经此地。吴王的三千把剑,意在以此为磨刀石。铁髓积聚成广阔的表面,岁月久远,颜色依旧紫红。石头的奇异孔穴,以平坦为美。坐在这里,不知经历了多少古今人物。聚集时一时热闹,众多如市集,却嫌过于拥挤。实际上,人数远不及千名,如何开始计数呢?按照释氏的说法,万亿也不为过。俗人惊讶于少数人的控制,多数人的走观,确实令人欢喜。我登高记录夜吟,其面如月下清水。杨子时无法同行,清新的篇章触动心弦。历历在目,意不游而与游相媲美。每一句话都概括了石头,石头的美尽在诗中。即使石头化为玉,瞬间也会被鬼神所听闻。玩赏时灵光乍现,敲击时雅音依依。气息又如春云蒸腾,诗意再次蕴藏在石头之中。我瑟缩着,为自己的言辞感到羞愧,荆棘阻碍了我的步伐。自嘲如邯郸学步之人,为何还要勉强追随模仿。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山径、石头等自然景象,以及对吴王剑、释氏说法的引用,展现了作者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诗中“盘盘雄历此”、“铁髓积广面”等句,既体现了景物的雄伟与历史的厚重,又隐喻了人生的曲折与积淀。后文通过对石头与诗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艺术与自然的融合之美的追求。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感悟。

沈周

沈周

沈周(1427年-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明朝画家,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明四家之一,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德二年,卒于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岁(虚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 10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