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投承天习静房与老僧夜酌复和清虚堂韵一首

· 沈周
临昏细雨如撒沙,城中官府已散衙。 空林古寺叶满地,墙角仅见山茶花。 系舟未稳促沽酒,布帘尚曳河西家。 老僧开门振高木,宿鸟续续番鸱鸦。 松寮竹榻古且静,人影凌乱灯含葩。 殷勤小行颇展敬,酾酒莫及先烹茶。 更添香炷侑清啜,坐久不觉蒲牢挝。 三杯破冻聊尔耳,俗虑脱臆如人爬。 浮生岁月聚散过,抚事感老徒兴嗟。 净方频来亦夙契,敢惜片语偿烟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承天习静房:指承天寺的静修之所。
  • 清虚堂韵:指按照清虚堂的风格或韵律创作的诗。
  • 散衙:指官府下班,官员散去。
  • 河西家:指河西边的家庭或店铺。
  • 番鸱鸦:指不同种类的乌鸦。
  • 松寮竹榻:松木的小屋和竹制的床榻。
  • 灯含葩:灯光中似乎含着花影。
  • 殷勤:热情周到。
  • 酾酒:斟酒。
  • 香炷:点燃的香。
  • 蒲牢挝:指寺庙的钟声。
  • 俗虑脱臆:摆脱世俗的忧虑。
  • 浮生岁月:指人生的时光。
  • 夙契:旧有的约定或缘分。
  • 烟霞:指山水之间的美景。

翻译

黄昏时分,细雨如沙般洒落,城中的官府已经散去。空旷的林中古寺,落叶满地,墙角只见山茶花盛开。船还未停稳,便急忙去买酒,布帘还在河西的店铺飘扬。老僧开门,惊动了高树上的宿鸟,乌鸦和鸱鸟陆续飞起。松木小屋,竹制床榻,古朴而静谧,人影在灯光中显得凌乱,灯光中似乎含着花影。老僧热情地招待,先沏茶,不急于斟酒。更添香炷,以助清饮,坐久了,不觉寺庙的钟声响起。三杯酒下肚,破除冬日的寒冷,只是暂时的,但世俗的忧虑却如被抓挠般消散。人生岁月中,聚散无常,感慨老去的徒然。频繁来此清净之地,也是旧有的缘分,怎敢吝啬只言片语,以偿还这山水间的美景。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在黄昏时分投宿古寺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古寺的静谧与自然的和谐。诗中,“细雨如撒沙”、“空林古寺叶满地”等句,生动地勾勒出一幅雨后古寺的静美画面。老僧的热情招待与清茶的香气,增添了诗中的温馨与宁静。结尾处,作者对人生聚散、岁月流逝的感慨,透露出淡淡的哀愁,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珍视与感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沈周

沈周

沈周(1427年-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明朝画家,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明四家之一,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德二年,卒于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岁(虚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 10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