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叶蒲团歌赠叶世美

江南六月火云卷。家家人制蒲葵扇。馀叶留将缉绿蓑,山僧巧设閒方便。 规成璧月影团团,堪作蒲团堪作簟。碧眼胡僧航海来,手里摩挲目未见。 有时胡跪白真言,有时趺坐拈珠串。茆檐向月转经残。 一片琉璃挂壁寒。中林借作常供具,棐几明窗静处安。 閒阶净扫明如拭,剥啄无人户返关。泉声战茗来松阁,花影移阴过药栏。 携将芳径衬苔滑,藉向花茵点蕊斑。青蒲叶叶具禅意。 输与中林识真味。销金帐里红氍毹,几人抹杀閒风致。 虚白道人口谈天。方床木板坐无毡。寄与中林栲栳物,倦时好枕石头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蒲葵:一种常绿乔木,叶大,可制扇、笠等。
  • :(jī)把麻析成缕连接起来。
  • 摩挲:(mā sā)用手轻轻按着并一下一下地移动。
  • 真言:指佛教的咒语。
  • 趺坐:(fū zuò)佛教徒盘腿端坐的姿势。
  • 剥啄:(bō zhuó)象声词,敲门或下棋声。
  • 氍毹:(qú shū)毛织的地毯。

翻译

江南六月热得火云翻卷。家家户户都制作蒲葵扇。剩余的叶子留下用来编织绿蓑衣,山中僧人巧妙地设计出这闲适宜用的物件。 制作成圆形似璧玉般的月影,既可以当作蒲团又可以当作竹席。碧眼的胡僧从海上航行而来,拿在手里摩挲着眼睛都看不够。 有时候跪着念诵白真言,有时候趺坐手拈珠串。茅屋檐下对着月光诵读经文直到残剩。 一片如同琉璃般的东西挂在墙壁上泛着寒意。在树林中借来作为日常供奉之物,在几案和明亮窗户安静之处安放。 空闲的台阶打扫得干净明亮如同擦拭过,敲门无人门关上。泉水声伴着煮茶之声来到松阁,花影移动遮住药栏的阴影。 携带它走在芳香的小路上衬着苔藓湿滑,靠在花地毯上点缀着花瓣上的斑点。青蒲的叶子都具有禅意。 输给了树林中能领会真味的事物。销金帐中红色的毛毡,有几人抹杀了这闲适宜人的情致。 虚白道人口中谈论天地。方床木板上坐着连毛毡都没有。寄给树林中像栲栳的东西,疲倦时可以好好枕着石头睡觉。

赏析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蒲团的制作及用途,以及与之相关的人物和场景。诗中展现了江南六月的炎热天气,突出了蒲葵扇、蒲团的实用价值。从胡僧对蒲团的新奇喜爱,到其在宗教活动中的应用,再到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场景如经读、茶饮等,蒲团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描绘了一些具有禅意的景象,如蒲叶的禅意、月光下的情景等,营造出一种恬静、闲适且充满禅意的氛围。通过将蒲团与其他华丽之物,如销金帐里的红氍毹进行对比,强调了其朴素而独特的魅力。整首诗语言优美,富有生活气息和禅意韵味,让人对蒲团及其所代表的生活方式和精神境界有了深刻的感受。

李之世

李之世,字长度,号鹤汀。新会东亭人。以麟子。明神宗万历三十四年(一六〇六)举人。晚年始就琼山教谕,迁池州府推官。未几移疾罢归。著作极多,有《圭山副藏》、《剩山水房漫稿》、及《北游》、《南归》、《雪航》、《家园》、《泡庵》、《朱崖》、《息庵》、《水竹洞》、《不住庵》诸集。传世者有《鹤汀集》十卷,其中诗集七卷、文集二卷,卷一〇附录其弟李之标文度《凫渚集》。原刻《朱厓集》,一集《浮槎草》,二集《可庐草》,三集《歇园草》,四集《和苏草》,五集《韵语》,今已不传,惟附见于《鹤汀集》之中。《鹤汀集》前有李本宁《圭山副藏叙》、韩上桂《北游草叙》二文,可供参考。康熙《新会县志·艺文下》录其诗三十一首、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八首,《明诗纪事》六首。《鹤汀集》录有邑志小传、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八一有传。 ► 13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