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得义庄送李中舍贞伯还朝

· 沈周
君不见范公嗜义如饮食,范公庇族如羽翼。亲疏百口百不忧,养生送死皆公力。 公存公亡犹一日,有田供需惠无极。伐石纪事庄上头,大书特书高十尺。 李君车马有行色,下马读碑三叹息。若见甘棠思召伯,若对澧流思禹迹。 李君亦岂寻常人,身小才大气正直。博学强记无与敌,平步便当超九棘。 十年小心职文墨,阶次悠悠鬓将白。故园已筑梅花庄,此意含仁我先识。 呜呼范公之后多閒田,愿君买接东西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庇族:保护家族。
  • 供需:供给需求。
  • 伐石:刻石。
  • 甘棠:一种树,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或人物。
  • 澧流:澧水,河流名,此处比喻重要的历史遗迹。
  • 九棘:古代九种重要的官职。
  • 文墨:文书工作。
  • 鬓将白:指年纪渐老,鬓发开始变白。
  • 閒田:闲置的土地。

翻译

你难道没听说范公对义气的追求如同饮食一般不可或缺,他保护家族如同保护自己的羽翼。无论是亲近还是疏远的人,百口之家都不用担忧,因为范公会提供生活和丧葬所需的一切。范公在世或去世,都如同一日,他的田地用来供给需求,惠及无边。在庄园的头上刻石记事,大字书写,高达十尺。

李君的车马即将启程,他下马读碑,三次叹息。就像看到甘棠树思念召伯,就像面对澧水思念大禹的遗迹。李君也绝非寻常之人,身材虽小但才华横溢,气度正直。他博学强记,无人能敌,平步青云,超越了九种重要的官职。

十年来,他小心谨慎地从事文书工作,但阶次似乎停滞不前,鬓发也将变白。他的故乡已经建起了梅花庄,这种含蓄的仁慈我早已识破。唉,范公之后留下了许多闲置的土地,愿李君能买下连接东西的田陌。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范公的慷慨与李君的才华,展现了两位人物的不同特质。范公以其庇护家族和慷慨解囊的形象,成为义气的象征;而李君则以其博学强记和正直的品格,展现了不凡的才华和志向。诗中,“甘棠”和“澧流”的比喻,加深了对李君高尚品质的赞美。结尾处对闲置土地的提及,暗示了诗人对李君未来可能的贡献和影响的期待。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当代才俊的期望。

沈周

沈周

沈周(1427年-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明朝画家,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明四家之一,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德二年,卒于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岁(虚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 10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