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警

中原烽火自妖氛,羽檄飞书处处闻。 虎旅未閒金锁甲,龙池犹鍊水犀军。 天寒古戍连衰草,日落秋笳惨暮云。 六郡材官知不少,阿谁麟阁署奇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信号。
  • 妖氛:不祥的气氛,常指战乱或不好的预兆。
  • 羽檄:古代用于紧急征召的文书,上面插有羽毛表示紧急。
  • 虎旅:勇猛的军队。
  • 金锁甲:金属制成的锁子甲,古代士兵的防护装备。
  • 龙池:指皇家或高级将领的驻地。
  • 水犀军:传说中由水犀(一种犀牛)组成的军队,比喻精锐的部队。
  • 古戍:古代的边防城堡。
  • 衰草:枯萎的草。
  • 秋笳:秋天吹奏的笳声,笳是一种古代乐器。
  • 六郡:指古代中国的六个重要郡县。
  • 材官:有才能的官员或武将。
  • 麟阁:古代用来表彰功臣的阁楼。
  • 奇勋:卓越的功勋。

翻译

中原地区战火四起,妖氛弥漫,紧急的文书四处飞传。勇猛的军队尚未脱下金锁甲,皇家驻地仍在训练精锐的水犀军。天寒地冻,古戍边连着枯萎的草,日落时分,秋天的笳声在暮云中显得格外凄凉。六郡中不乏有才能的官员和武将,但有谁能在麟阁上留下卓越的功勋呢?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明朝时期中原战乱的景象,通过“烽火”、“妖氛”、“羽檄”等词语传达了战时的紧张气氛。诗中“虎旅”、“金锁甲”、“水犀军”等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军队的威武和备战状态。后半部分通过对“古戍”、“衰草”、“秋笳”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反映了战争带来的萧条和哀愁。结尾的“六郡材官”与“麟阁奇勋”则表达了对英勇将领和卓越功勋的期待,同时也透露出对和平的渴望。

李之世

李之世,字长度,号鹤汀。新会东亭人。以麟子。明神宗万历三十四年(一六〇六)举人。晚年始就琼山教谕,迁池州府推官。未几移疾罢归。著作极多,有《圭山副藏》、《剩山水房漫稿》、及《北游》、《南归》、《雪航》、《家园》、《泡庵》、《朱崖》、《息庵》、《水竹洞》、《不住庵》诸集。传世者有《鹤汀集》十卷,其中诗集七卷、文集二卷,卷一〇附录其弟李之标文度《凫渚集》。原刻《朱厓集》,一集《浮槎草》,二集《可庐草》,三集《歇园草》,四集《和苏草》,五集《韵语》,今已不传,惟附见于《鹤汀集》之中。《鹤汀集》前有李本宁《圭山副藏叙》、韩上桂《北游草叙》二文,可供参考。康熙《新会县志·艺文下》录其诗三十一首、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八首,《明诗纪事》六首。《鹤汀集》录有邑志小传、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八一有传。 ► 13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