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客姑苏馆于僧寺昔年舍弟文度寓焉重览壁题凄然有赋
雨塌颓垣旧径非,化宫金像俨斜晖。
巡廊废灶僧雏去,画栋衔坭燕子归。
瑞竹已随空影没,神钟欲觅款文微。
西堂此际难成梦,重阅留题泪满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颓垣(tuí yuán):倒塌的墙壁。
- 化宫:指寺庙。
- 俨(yǎn):庄重、整齐的样子。
- 斜晖:斜阳的光辉。
- 巡廊:巡视的走廊。
- 废灶:废弃的炉灶。
- 僧雏:年轻的僧人。
- 画栋:彩绘的屋梁。
- 衔坭(xián ní):用泥土筑巢。
- 瑞竹:象征吉祥的竹子。
- 空影:虚幻的影子。
- 神钟:指寺庙中的钟。
- 款文:铭文,刻在钟上的文字。
- 微:模糊不清。
- 西堂:西边的房间。
- 成梦:入睡做梦。
- 留题:留下的题字或诗句。
翻译
雨后,旧时的路径已被倒塌的墙壁所遮蔽,寺庙中的金像在斜阳下显得庄重而整齐。巡视着废弃的走廊和炉灶,年轻的僧人已离去,彩绘的屋梁上,燕子用泥土筑巢归来。象征吉祥的竹子已随着虚幻的影子消失,寺庙中的钟,其上的铭文也变得模糊不清。在这个西边的房间里,我难以入睡,再次阅读留下的题字,泪水湿透了衣襟。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重访旧地时的深情。通过对颓垣、化宫金像、废灶、画栋等景物的细腻刻画,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的怀念和对变迁的感慨。诗中“瑞竹已随空影没,神钟欲觅款文微”一句,巧妙地运用象征和隐喻,传达了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哀愁。结尾的“重阅留题泪满衣”更是直抒胸臆,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悲怆与不舍。
李之世
李之世,字长度,号鹤汀。新会东亭人。以麟子。明神宗万历三十四年(一六〇六)举人。晚年始就琼山教谕,迁池州府推官。未几移疾罢归。著作极多,有《圭山副藏》、《剩山水房漫稿》、及《北游》、《南归》、《雪航》、《家园》、《泡庵》、《朱崖》、《息庵》、《水竹洞》、《不住庵》诸集。传世者有《鹤汀集》十卷,其中诗集七卷、文集二卷,卷一〇附录其弟李之标文度《凫渚集》。原刻《朱厓集》,一集《浮槎草》,二集《可庐草》,三集《歇园草》,四集《和苏草》,五集《韵语》,今已不传,惟附见于《鹤汀集》之中。《鹤汀集》前有李本宁《圭山副藏叙》、韩上桂《北游草叙》二文,可供参考。康熙《新会县志·艺文下》录其诗三十一首、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八首,《明诗纪事》六首。《鹤汀集》录有邑志小传、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八一有传。
► 13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