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胡伯连赋得美人花下弹琴

骀荡春光不自持,携将玉轸对芳蕤。 莺调巧舌穿丛锦,燕掠香坭度网丝。 忽听泉听飘落絮,翻疑桐韵在高枝。 银蟾半照残妆淡,翠幕禁寒欲睡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骀荡(dài dàng):形容春光柔和荡漾。
  • 玉轸(yù zhěn):指用玉制成的琴轸,这里代指琴。
  • 芳蕤(fāng ruí):盛开的花朵。
  • 莺调巧舌:形容黄莺的歌声婉转动听。
  • 穿丛锦:穿过花丛,如穿锦衣。
  • 燕掠香坭(yàn lüè xiāng ní):燕子掠过带有香气的泥土。
  • 度网丝:穿过细密的网状物,这里指燕子飞过细密的枝叶。
  • 泉听:泉水声。
  • 飘落絮:飘落的柳絮。
  • 桐韵:指琴声,因古琴常以桐木制成。
  • 高枝:高处的树枝。
  • 银蟾(yín chán):指月亮,传说月中有蟾蜍。
  • 残妆淡:指美人的妆容已经淡去。
  • 翠幕:绿色的帷幕,这里指绿色的植物或窗帘。
  • 禁寒:抵御寒冷。

翻译

春光柔和荡漾,我情不自禁地带着玉琴面对盛开的花朵。黄莺的歌声婉转动听,穿过花丛如穿锦衣;燕子掠过带有香气的泥土,飞过细密的枝叶。突然听到泉水声中飘落的柳絮,反而怀疑是琴声在高枝上回响。月亮半照,美人的妆容已经淡去,绿色的帷幕抵御着寒冷,她想要入睡却迟迟未眠。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春日里美人在花下弹琴的情景,通过细腻的意象和优美的语言,展现了春光的柔和、琴声的悠扬以及美人的婉约。诗中“骀荡春光”、“玉轸对芳蕤”等词句,生动地勾勒出一幅春日花下的美景。后句通过“莺调巧舌”、“燕掠香坭”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以动衬静,增强了诗的意境。结尾的“银蟾半照残妆淡,翠幕禁寒欲睡迟”则巧妙地以月色和帷幕为背景,烘托出美人的孤寂与思绪,使全诗情感更加深沉。

李之世

李之世,字长度,号鹤汀。新会东亭人。以麟子。明神宗万历三十四年(一六〇六)举人。晚年始就琼山教谕,迁池州府推官。未几移疾罢归。著作极多,有《圭山副藏》、《剩山水房漫稿》、及《北游》、《南归》、《雪航》、《家园》、《泡庵》、《朱崖》、《息庵》、《水竹洞》、《不住庵》诸集。传世者有《鹤汀集》十卷,其中诗集七卷、文集二卷,卷一〇附录其弟李之标文度《凫渚集》。原刻《朱厓集》,一集《浮槎草》,二集《可庐草》,三集《歇园草》,四集《和苏草》,五集《韵语》,今已不传,惟附见于《鹤汀集》之中。《鹤汀集》前有李本宁《圭山副藏叙》、韩上桂《北游草叙》二文,可供参考。康熙《新会县志·艺文下》录其诗三十一首、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八首,《明诗纪事》六首。《鹤汀集》录有邑志小传、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八一有传。 ► 13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