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气不在边
杀气不在边,凛然中国秋。
道险不在山,平地有摧辀。
河南又起兵,清浊俱锁流。
岂唯私客艰,拥滞官行舟。
况余隔晨昏,去家成阻修。
忽然两鬓雪,同是一日愁。
独寝夜难晓,起视星汉浮。
凉风荡天地,日夕声飕飗。
万物无少色,兆人皆老忧。
长策苟未立,丈夫诚可羞。
灵响复何事,剑鸣思戮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杀气:指战争的气氛或紧张的局势。
- 凛然:严肃、严峻的样子。
- 中国:指中原地区。
- 道险:道路艰险。
- 摧辀(cuī zhōu):折断的车辕,比喻困难或危险。
- 私客:私人旅客。
- 拥滞:拥挤阻塞。
- 隔晨昏:指离家远行,不能早晚相见。
- 阻修:阻碍和遥远。
- 星汉:银河。
- 飕飗(sōu liú):风声。
- 兆人:百姓。
- 长策:长远的计划或策略。
- 戮雠(lù chóu):杀敌。
翻译
战争的气息并非只在边境,中原的秋天也显得严峻。 道路的艰险不只在山中,平地上也有折断的车辕。 河南再次起兵,清浊的水流都被封锁。 不仅私人旅客艰难,官员的行舟也拥挤阻塞。 何况我离家远行,不能早晚相见,感到阻碍和遥远。 突然间两鬓斑白,同一天内满是忧愁。 独自夜宿难以入眠,起身看银河浮动。 凉风扫过天地,日夜风声呼啸。 万物似乎失去了色彩,百姓都带着老去的忧愁。 若没有确立长远的策略,作为一个男子实在感到羞愧。 心中的声音在问,剑鸣是为了思考如何杀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战争时期的社会景象和个人的内心感受。孟郊通过对比“不在边”的杀气和“中国秋”的凛然,以及道险与平地摧辀的并置,展现了战争对普通人和官员生活的影响。诗中“隔晨昏”、“两鬓雪”等表达,深刻反映了诗人对家国命运的关切和个人年华老去的哀愁。结尾的“剑鸣思戮雠”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国家未来的忧虑和对于解决问题的迫切愿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深刻洞察和对个人命运的深沉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