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新头陀

· 周贺
见说北京寻祖后,瓶盂自挈绕穷边。 相逢竹坞晦暝夜,一别苕溪多少年。 远洞省穿湖底过,断崖曾向壁中禅。 青城不得师同住,坐想沧江忆浩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头陀:[tuó] 佛教用语,指行脚乞食的和尚。
  • 见说:听说。
  • 北京:指当时的京城长安。
  • 寻祖:寻找佛教的根源或高僧的遗迹。
  • 瓶盂:和尚携带的饮水器具。
  • :[qiè] 携带。
  • 穷边:边远的地方。
  • 竹坞:竹林中的小屋。
  • 晦暝:昏暗。
  • 苕溪:地名,在今浙江省境内。
  • :曾经。
  • 湖底过:穿过湖底,形容洞穴深邃。
  • 断崖:陡峭的山崖。
  • 壁中禅:在山壁中修行禅定。
  • 青城:地名,在今四川省境内,著名的道教圣地。
  • 沧江:泛指江河。
  • 浩然:形容思绪或情感的广阔无边。

翻译

听说你从北京寻访佛教根源归来后,自己携带瓶盂,走遍了边远的地区。我们在昏暗的竹林小屋中相遇,自从一别苕溪,不知过去了多少年。你曾远行穿过深邃的湖底洞穴,也在陡峭的山崖中修行禅定。可惜我不能与你一同住在青城,只能坐在这里,遥想江河,思念你的广阔情怀。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头陀的思念与敬仰。诗中,“寻祖”、“瓶盂自挈”描绘了头陀的虔诚与孤独的修行生活,“竹坞晦暝夜”与“苕溪多少年”则增添了时光流转与离别之感。后两句通过“湖底过”、“壁中禅”展现了头陀的修行历程,而“青城不得师同住”则透露出诗人对与头陀同修的向往与无奈。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佛教修行者的深切敬意与对修行生活的向往。

周贺

生卒年不详。字南卿,东洛(今河南洛阳)人。客润州3年,曾隐嵩阳少室山,后居庐岳为僧,法名清塞。文宗大和末,姚合任杭州刺史,爱其诗,命还俗。晚年曾出仕,诗有“一官成白首”(《秋宿洞庭》)句,然仕履未详。生平略见《唐摭言》卷一〇。周贺工诗,多近体,与贾岛、无可齐名,王定保称其“诗格清雅”(《唐摭言》),张为列之于“清奇雅正主”之入室。与姚合、贾岛、方干、朱庆馀友善,多所唱酬。《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周贺诗》1卷。《全唐诗》存诗1卷,凡93首,《全唐诗续拾》补诗4句。 ► 9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