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石协律归吴

· 周贺
僧窗梦后忆归耕,水涉应多半月程。 幕府罢来无药价,纱巾带去有山情。 夜随净渚离蛩语,早过寒潮背井行。 已让辟书称抱疾,沧洲便许白髭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僧窗:僧人的窗户,指在寺庙中。
  • 归耕:回家务农。
  • 水涉:水路旅行。
  • 半月程:大约半个月的路程。
  • 幕府:古代将军的府署,这里指官府。
  • 纱巾:轻薄的纱制头巾。
  • 山情:对山水的喜爱之情。
  • 净渚:清澈的水边。
  • 离蛩语:离开蟋蟀的鸣叫,指夜晚。
  • 寒潮:寒冷的潮水。
  • 背井:离开家乡。
  • 已让辟书:已经辞去官职的文书。
  • 抱疾:患病。
  • 沧洲:隐居的地方。
  • 白髭:白色的胡须,指年老。

翻译

在僧人的窗下梦醒后,回忆起归家耕田的日子,水路旅行应该需要大约半个月的时间。自从离开官府,没有了药费的开销,带着纱巾去往山中,心中充满了对自然的喜爱。夜晚随着清澈的水边,听着蟋蟀的鸣叫渐渐远去,早晨则在寒冷的潮水中,背井离乡继续前行。已经辞去了官职,称病不出,隐居在沧洲,任由白发胡须生长。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或隐士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诗中通过对水路旅行、离开官府、夜晚与早晨的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渴望。最后两句诗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选择和对衰老的接受,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情怀。

周贺

生卒年不详。字南卿,东洛(今河南洛阳)人。客润州3年,曾隐嵩阳少室山,后居庐岳为僧,法名清塞。文宗大和末,姚合任杭州刺史,爱其诗,命还俗。晚年曾出仕,诗有“一官成白首”(《秋宿洞庭》)句,然仕履未详。生平略见《唐摭言》卷一〇。周贺工诗,多近体,与贾岛、无可齐名,王定保称其“诗格清雅”(《唐摭言》),张为列之于“清奇雅正主”之入室。与姚合、贾岛、方干、朱庆馀友善,多所唱酬。《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周贺诗》1卷。《全唐诗》存诗1卷,凡93首,《全唐诗续拾》补诗4句。 ► 9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