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宁海李明府

· 周贺
山县风光异,公门水石清。 一官居外府,几载别东京。 故疾梅天发,新诗雪夜成。 家贫思减选,时静忆归耕。 把疏寻书义,澄心得狱情。 梦灵邀客解,剑古拣人呈。 守月通宵坐,寻花迥路行。 从来爱知道,何虑白髭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山县:指偏远的山中县城。
  • 公门:官署,政府机关。
  • 外府:京城以外的州府。
  • 东京:指当时的都城长安。
  • 梅天:梅雨季节。
  • 减选:减少选拔,指减少对官职的追求。
  • 澄心:使心境平静,澄清思绪。
  • 狱情:案件的情况。
  • 梦灵:梦境中的灵感。
  • 迥路:远路,偏僻的道路。
  • 知道:懂得道理,明白事理。
  • 白髭:白胡子,指年老。

翻译

山中的县城风光别具一格,官署里的水石清澈见底。一位官员居住在京城之外的州府,多少年来离别了繁华的东京。旧疾在梅雨季节复发,新诗却在雪夜中完成。家境贫寒,思考是否应该减少对官职的追求,时局平静时,回忆起归隐耕田的生活。通过疏理寻找书中的深意,使心境平静以澄清案件的情况。梦境中的灵感邀请客人来解,古老的剑被人们挑选呈献。守着月亮通宵坐着,寻找花朵走在偏僻的道路上。一直以来都爱懂得道理,又何必担心白胡子的生长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在偏远山城的生活和心境。诗中,“山县风光异”和“公门水石清”展现了山城的宁静与官署的清幽,与繁华的东京形成鲜明对比。通过“家贫思减选,时静忆归耕”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涯的反思。最后,“从来爱知道,何虑白髭生”则体现了诗人对智慧和道理的追求,以及对年老的豁达态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理想的坚守。

周贺

生卒年不详。字南卿,东洛(今河南洛阳)人。客润州3年,曾隐嵩阳少室山,后居庐岳为僧,法名清塞。文宗大和末,姚合任杭州刺史,爱其诗,命还俗。晚年曾出仕,诗有“一官成白首”(《秋宿洞庭》)句,然仕履未详。生平略见《唐摭言》卷一〇。周贺工诗,多近体,与贾岛、无可齐名,王定保称其“诗格清雅”(《唐摭言》),张为列之于“清奇雅正主”之入室。与姚合、贾岛、方干、朱庆馀友善,多所唱酬。《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周贺诗》1卷。《全唐诗》存诗1卷,凡93首,《全唐诗续拾》补诗4句。 ► 9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