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于天中寺寻复礼上人

妙域三时殿,香岩七宝宫。 金绳先界道,玉柄即谈空。 喻筏知何极,传灯竟不穷。 弥天高义远,初地胜因通。 理诣归一处,心行不二中。 有无双惑遣,真俗两缘同。 摘叶疑焚翠,投花若散红。 网珠遥映日,檐铎近吟风。 定沼寒光素,禅枝暝色葱。 愿随方便力,长冀释尘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妙域:指佛寺。
  • 三时殿:指佛寺中的殿堂,三时可能指早、中、晚三个时段。
  • 香岩:指佛寺所在的山岩,香气四溢。
  • 七宝宫:指佛寺,七宝象征着佛教中的七种宝物。
  • 金绳:比喻佛教的教义,如金绳般坚固。
  • 界道:指佛教的教义和修行方法。
  • 玉柄:比喻佛教的教义,如玉柄般珍贵。
  • 谈空:指谈论佛教的空性理论。
  • 喻筏:比喻佛教的教义,如筏子渡人过河。
  • 传灯:比喻佛教的传播,如传递灯火。
  • 弥天:形容佛教的教义广大无边。
  • 初地:指佛教中的初果,即初步的觉悟。
  • 胜因:指佛教中的善因,能带来好的果报。
  • 理诣:指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领悟。
  • 心行:指内心的修行和实践。
  • 有无双惑:指对存在与不存在的迷惑。
  • 真俗:指佛教中的真谛和俗谛。
  • 摘叶:比喻学习佛教教义。
  • 焚翠:比喻学习的热情如焚烧的翠色。
  • 投花:比喻传播佛教教义。
  • 散红:比喻传播的效果如散落的花瓣。
  • 网珠:指佛寺中的装饰,如网状的珠子。
  • 檐铎:指屋檐下的铃铛。
  • 定沼:指佛寺中的静水池。
  • 禅枝:指佛寺中的树木,象征禅定。
  • 暝色:指傍晚的颜色。
  • 方便力:指佛教中的方便法门,即适应不同众生的教化方法。
  • 释尘笼:比喻解脱世俗的束缚。

翻译

在秋日里,我来到天中寺寻找复礼上人。寺院如同妙域,三时殿堂香气四溢,七宝宫殿金碧辉煌。金绳般的教义先行界定道路,玉柄般的教义珍贵无比,谈论着空性理论。比喻筏子渡人,传灯不息,佛教的教义广大无边,初地的觉悟通向胜因。理解归于一处,心行不二,有无双惑被遣散,真俗两谛相通。摘叶学习,热情如焚,投花传播,效果如散。网珠映日,檐铎吟风,定沼寒光,禅枝暝色。愿随方便法门,长久希望解脱世俗的束缚。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日访问天中寺,寻找复礼上人的情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佛教术语和意象,如“妙域”、“三时殿”、“香岩”、“七宝宫”等,展现了佛寺的庄严与神秘。通过对佛教教义的赞美和向往,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智慧的追求和对解脱世俗束缚的渴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唐代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崇高敬仰。

武三思

唐并州文水人。武士彟孙,武则天侄。则天临朝,累进夏官、春官尚书,监修国史,封梁王。性善谀,故特蒙则天信任,数幸其第,赏赐甚厚。中宗复位后,官司空、同中书门下三品。子武崇训娶中宗女安乐公主,构陷桓彦范等大臣,时人比之曹操、司马懿。与韦后、上官昭容私通,谋废太子李重俊,与子崇训同为重俊所杀。 ► 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