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阳桥送别

黄河流出有浮桥,晋国归人此路遥。 若傍阑干千里望,北风驱马雨萧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河阳桥:位于今河南省孟津县,横跨黄河,是古代重要的交通要道。
  • 晋国:古代国名,此处泛指山西一带。
  • 阑干:栏杆。
  • 萧萧:形容风雨声。

翻译

黄河水流经之处,有一座浮桥横跨其上,从这里前往晋国的路途遥远。如果倚靠在栏杆上,远望千里之外,会看到北风驱赶着马匹,伴随着萧萧的雨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河阳桥上送别友人时的深情。诗中,“黄河流出有浮桥”一句,既点明了地点,又通过“浮桥”这一意象,暗示了离别的场景。后两句“若傍阑干千里望,北风驱马雨萧萧”,则通过远望和风雨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远行的不舍和旅途的艰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柳中庸送别诗的独特魅力。

柳中庸

柳中庸

柳中庸(生卒年不详),名淡,中庸是其字,唐代边塞诗人。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为柳宗元族人。大历年间进士,曾官鸿府户曹,未就。萧颖士以女妻之。与弟中行并有文名。与卢纶、李端为诗友。所选《征人怨》是其流传最广的一首。《全唐诗》存诗仅13首。其诗以写边塞征怨为主,然意气消沉,无复盛唐气象。 ► 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