虢州献杨抑

· 姚鹄
碧山曾共惜分阴,暗学相如赋上林。 到此敢逾千里恨,归家且遂十年心。 疏愚祗怯膺门险,浅薄争窥孔室深。 一顾傥怜持苦节,更令何处问升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虢州:古代地名,今河南省灵宝市一带。
  • 杨抑:人名,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同僚。
  • 碧山:青翠的山,这里可能指诗人曾经学习或居住的地方。
  • 相如:司马相如,西汉著名文学家,擅长辞赋。
  • 上林:指司马相如的代表作《上林赋》。
  • 千里恨:指远离家乡的遗憾。
  • 十年心:指长久以来的心愿或志向。
  • 疏愚:自谦之词,意指自己才疏学浅。
  • 膺门:指重要的门户或关口,这里比喻为艰难的挑战。
  • 孔室:指学问深奥的地方,比喻为高深的学问。
  • 苦节:指坚守原则或节操。
  • 升沉:指人生的起伏变化,这里指命运的变迁。

翻译

我们曾在碧山共同珍惜时光,我暗自学习相如的辞赋《上林》。 来到这里,我尽力克服千里之外的遗憾,回家实现我十年的心愿。 我自知才疏学浅,只怕面对艰难的挑战,浅薄的学识难以窥探深奥的学问。 如果有人能同情我坚守原则,那我又该向何处探寻人生的起伏呢?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学习生活的怀念,以及对未来命运的迷茫和期待。诗中,“碧山”、“相如赋上林”等词句,展现了诗人对文学的热爱和对学问的追求。同时,通过“千里恨”、“十年心”等表达,诗人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实现个人志向的渴望。最后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自己命运的不确定感,以及对他人理解的期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内心世界和对未来的深思。

姚鹄

唐蜀中人,字居云。早年居蜀,常出入公卿间。武宗会昌三年,以李德裕荐,登进士第。懿宗咸通十一年,累官至台州刺史。为诗清拔。有集。 ► 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