巽公院五咏曲讲堂

寂灭本非断,文字安可离。 曲堂何为设,高士方在斯。 圣默寄言宣,分别乃无知。 趣中即空假,名相与谁期。 愿言绝闻得,忘意聊思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寂灭:佛教术语,指涅槃,即超越生死的境界。
  • 文字:这里指佛经的文字,代表佛法。
  • 曲堂:指曲折幽深的讲堂,这里特指佛寺中的讲堂。
  • 高士:指有高尚品德和学问的人,这里特指佛教高僧。
  • 圣默:指佛陀的沉默,即佛陀不以言语直接传授佛法,而是通过其他方式。
  • 寄言宣:通过言语传达佛法。
  • 分别:佛教术语,指对事物进行分别、判断。
  • 趣中:指在修行中体悟的境界。
  • 空假:佛教术语,指一切法空,即一切现象都是空的,没有自性。
  • 名相:指事物的名称和形象。
  • :期待,期望。
  • 愿言:希望表达的言语。
  • 绝闻得:指通过断绝外界的听闻来达到某种境界。
  • 忘意:忘却心意,指达到无我之境。
  • 聊思惟:指暂时思考。

翻译

涅槃的境界并非断绝一切,佛法的文字又怎能离弃。 曲折幽深的讲堂为何而设,因为有高僧在此讲经。 佛陀的沉默通过言语传达,对事物进行分别是无知的表现。 在修行中体悟到一切法空,事物的名称和形象与谁期待。 希望断绝外界的听闻来达到某种境界,暂时忘却心意进行思考。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柳宗元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修行境界的向往。诗中,“寂灭本非断”一句,即表明涅槃并非断绝一切,而是超越生死的境界,强调了佛法的连续性和实践性。后文通过对“曲堂”、“高士”、“圣默”等词语的运用,描绘了一个幽静的修行环境和高僧讲经的场景,体现了诗人对佛教修行的尊重和向往。最后几句则通过佛教术语“空假”、“名相”等,表达了诗人对修行境界的深刻理解和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柳宗元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和诗歌创作才华。

柳宗元

柳宗元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郡(今山西永济县)人,著名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 ► 24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