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陪冯许二侍郎与严秘书游昊天观览旧题寄同里杨华州中丞

三伏草木变,九城车马烦。 碧霄回骑射,丹洞入桃源。 台殿云浮栋,緌缨鹤在轩。 莫将真破妄,聊用静持喧。 石甃古苔冷,水筠凉簟翻。 黄公垆下叹,旌旆国东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三伏:指夏季最热的时期,分为初伏、中伏、末伏。
  • 碧霄:蓝天。
  • 骑射:骑马射箭。
  • 丹洞:指仙境或幽深的山洞。
  • 桃源:比喻理想中的美好地方,源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台殿:高大的建筑物,如宫殿。
  • 緌缨:古代帽子上用来系在下巴下的带子。
  • :有栏杆的长廊或小室。
  • 石甃:用石头砌成的井壁。
  • 水筠:竹子的一种,这里指竹席。
  • 凉簟:凉席。
  • 黄公垆:古代地名,指黄公的酒垆,也泛指酒垆。
  • 旌旆:旗帜。

翻译

在酷热的夏日三伏天,草木似乎都变了模样,九城中的车马也显得格外繁忙。我们一行人在碧蓝的天空下骑马射箭,仿佛进入了仙境般的桃源。高耸的台殿之上,云彩似乎就在屋檐间飘浮,鹤儿在有栏杆的轩廊中自由飞翔。我们不谈破除虚妄的真理,只是静静地享受这份宁静,远离喧嚣。石砌的井壁上古苔显得格外冷清,竹席在水中翻动带来一丝凉意。在黄公的酒垆下,我们不禁感叹,旗帜飘扬在国都的东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与友人在昊天观的游玩情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诗中“碧霄回骑射,丹洞入桃源”一句,以骑射和桃源为喻,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理想境界的追求。后文通过“莫将真破妄,聊用静持喧”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宁静的态度。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武元衡

武元衡,唐代诗人、政治家,字伯苍。缑氏(今河南偃师东南)人。武则天曾侄孙。建中四年,登进士第,累辟使府,至监察御史,后改华原县令。德宗知其才,召授比部员外郎。岁内,三迁至右司郎中,寻擢御史中丞。顺宗立,罢为右庶子。宪宗即位,复前官,进户部侍郎。元和二年,拜门下侍郎平章事,寻出为剑南节度使。元和八年,征还秉政,早朝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遣刺客刺死。赠司徒,谥忠愍。《临淮集》十卷,今编诗二卷。 ► 1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