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崔使君赴寿州

列郡专城分国忧,彤幨皂盖古诸侯。 仲华遇主年犹少,公瑾论兵位已酬。 草色青青宜建隼,蝉声处处杂鸣驺。 千里相思如可见,淮南木落早惊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列郡:各郡。
  • 专城:指州牧、太守等地方长官,意为独掌一城政事。
  • 彤幨(chān):红色的车帷。
  • 皂盖:黑色的车盖。
  • 仲华:指东汉名将邓禹,字仲华。
  • 遇主:得到君主的赏识。
  • 公瑾:指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周瑜,字公瑾。
  • 论兵:谈论军事。
  • 建隼(sǔn):指建立功业,隼为猛禽,常用来比喻英勇的将领。
  • 鸣驺(zōu):指骑马的侍从,驺为古代官吏出行时前导的骑卒。
  • 淮南:地名,今安徽省淮河以南地区。
  • 木落:树叶落下,指秋天。

翻译

各郡的长官分担国家的忧虑,红色的车帷和黑色的车盖象征着古代诸侯的尊贵。 仲华在年轻时就得到了君主的赏识,公瑾谈论军事时已经得到了相应的地位。 草色青青,正是建立功业的好时机,蝉声处处,伴随着骑马侍从的鸣叫。 千里之外的相思如果能够相见,淮南的树叶落下,早已预示着秋天的到来。

赏析

这首诗是皇甫冉送别崔使君赴任寿州的作品。诗中通过对比古代名将仲华和公瑾的典故,赞美了崔使君的才华和得到的重用。同时,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色,如青青的草色和蝉声,增添了离别的情感色彩。结尾的“千里相思”和“淮南木落”则表达了诗人对崔使君的深切思念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诗人的文学功底,也传达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和不舍之情。

皇甫冉

皇甫冉

皇甫冉,字茂政,润州丹阳(今江苏镇江)人,唐代诗人。先世居甘肃泾州。天宝十五年进士。曾官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终左拾遗、右补阙。其诗清新飘逸,多飘泊之感。 ► 2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