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谏议十六叔至孝义渡后奉寄

· 孟郊
晓渡明镜中,霞衣相飘飖。 浪凫惊亦双,蓬客将谁僚。 别饮孤易醒,离忧壮难销。 文清虽无敌,儒贵不敢骄。 江吏捧紫泥,海旗剪红蕉。 分明太守礼,跨蹑毗陵桥。 伊洛去未回,遐瞩空寂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飘飖(piāo yáo):飘动摇曳的样子。
  • 浪凫(làng fú):水中的野鸭。
  • 蓬客:指流浪者或漂泊不定的人。
  • :同僚,同事。
  • 离忧:离别的忧愁。
  • :消散,消失。
  • 紫泥:古代用于封缄文书的紫色泥土,这里指官方的文书。
  • 海旗:海上航行时使用的旗帜。
  • 红蕉:红色的蕉叶,这里可能指旗帜的颜色。
  • 跨蹑:跨过,越过。
  • 毗陵桥:桥名,具体位置不详。
  • 伊洛:伊水和洛水,这里指代洛阳地区。
  • 遐瞩:远望。
  • 寂寥:空旷而寂静。

翻译

清晨渡过明镜般的江面,霞光中的衣裳随风飘动。 水中的野鸭惊起,成双成对,漂泊的旅人啊,将与谁为伴? 独自饮酒,孤独容易醒来,离别的忧愁却难以消散。 文采清雅虽无人能敌,但作为儒者,不敢自傲。 江边的官员捧着紫色的文书,海上的旗帜剪裁成红蕉叶的样式。 分明是太守的礼节,跨过毗陵桥。 伊洛之地还未归来,远望之处空旷而寂静。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渡江的景象,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忧愁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诗中“晓渡明镜中,霞衣相飘飖”以明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清晨江景图,而“浪凫惊亦双,蓬客将谁僚”则巧妙地以野鸭成双对比自己的孤独。后文通过对文清儒贵的自谦,以及对太守礼节的描述,展现了诗人的谦逊与对礼仪的尊重。结尾的“伊洛去未回,遐瞩空寂寥”则透露出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对远方的思念。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孟郊诗歌的典型风格。

孟郊

孟郊

孟郊,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 5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