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夏花萼楼观群臣宴宁王山亭回楼下又申之以赏乐赋诗

今年通闰月,入夏展春辉。 楼下风光晚,城隅宴赏归。 九歌扬政要,六舞散朝衣。 天喜时相合,人和事不违。 礼中推意厚,乐处感心微。 别赏阳台乐,前旬暮雨飞。
拼音

所属合集

#四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通闰月:指当年有闰月,即一年中多出的一个月份。
  • 春辉:春天的阳光。
  • 城隅:城墙的角落。
  • 九歌:古代乐曲名,这里指宫廷音乐。
  • 政要:政治上的重要事务。
  • 六舞:古代的六种舞蹈,这里指宫廷舞蹈。
  • 朝衣:官员上朝时穿的礼服。
  • 天喜:天意喜悦,指天气晴好。
  • 人和事不违:人与人和谐,事情顺利。
  • 礼中推意厚:在礼仪中体现出深厚的情意。
  • 乐处感心微:在音乐中感受到心灵的微妙。
  • 阳台乐:指在阳台上欣赏的音乐或舞蹈。
  • 前旬暮雨飞:指前些日子傍晚时分下起的雨。

翻译

今年有闰月,入夏后春光依旧明媚。楼下的风光在傍晚时分显得格外美丽,我们在城墙角落的宴会结束后归来。宫廷中演奏着《九歌》来弘扬政治要义,跳着《六舞》让朝臣们脱下朝服轻松一下。天意喜悦,人与事都和谐顺利。在礼仪中我们表达了深厚的情意,在音乐中我们感受到了心灵的微妙。别离时我们在阳台上欣赏了美妙的乐舞,而前些日子傍晚时分下起的雨也增添了几分诗意。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唐玄宗李隆基在花萼楼观赏群臣宴会后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宫廷生活的和谐与美好。诗中“天喜时相合,人和事不违”表达了天时地利人和的理想状态,而“礼中推意厚,乐处感心微”则强调了礼仪与音乐在情感交流中的重要作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唐玄宗对文化艺术的热爱和对和谐社会的向往。

李隆基

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公元685年出生在神都洛阳,712年至756年在位。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唐睿宗第三子,母窦德妃。庙号“玄宗”,又因其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清朝为避讳康熙皇帝之名“玄烨”,多称其为唐明皇,另有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时,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后赐死太平公主,取得了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前期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他的开元盛世是唐朝的极盛之世,在位后期宠爱杨贵妃,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试图来稳定唐王朝的边疆,结果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756年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762年病逝,葬于泰陵。 ► 7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