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出雀鼠谷答张说

雷出应乾象,风行顺国人。 川途犹在晋,车马渐归秦。 背陕关山险,横汾鼓吹频。 草依阳谷变,花待北岩春。 闻有鹓鸾客,清词雅调新。 求音思欲报,心迹竟难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乾象:天象,指天文现象。
  • 横汾:指横渡汾水,汾水在山西省境内。
  • 鹓鸾:古代传说中的神鸟,比喻高贵的宾客或贤士。

翻译

雷声响起,应和着天象的变化,风行顺应着国人的心愿。 河流的路途仍然在晋地,车马逐渐回归秦地。 背对着陕西的关山险阻,横渡汾水时鼓声和吹奏声频频响起。 草随着阳谷的变化,花等待着北岩的春天。 听说有高贵的宾客,他们的清词雅调新颖动人。 想要寻求他们的音讯,却思绪万千,难以表达内心的愿望。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南出雀鼠谷时的所见所感。诗中,“雷出应乾象,风行顺国人”表达了自然现象与人心所向的和谐统一。通过“川途犹在晋,车马渐归秦”展现了旅途的变迁与归途的期待。后文以“鹓鸾客”比喻高贵的宾客,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交流的渴望,但“心迹竟难陈”又透露出内心的无奈与矛盾。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感悟。

李隆基

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公元685年出生在神都洛阳,712年至756年在位。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唐睿宗第三子,母窦德妃。庙号“玄宗”,又因其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清朝为避讳康熙皇帝之名“玄烨”,多称其为唐明皇,另有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时,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后赐死太平公主,取得了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前期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他的开元盛世是唐朝的极盛之世,在位后期宠爱杨贵妃,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试图来稳定唐王朝的边疆,结果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756年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762年病逝,葬于泰陵。 ► 7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