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北二首

胡骑犯边埃,风从丑上来。 五原烽火急,六郡羽书催。 冰壮飞狐冷,霜浓候雁哀。 将军朝授钺,战士夜衔枚。 紫塞金河里,葱山铁勒隈。 莲花秋剑发,桂叶晓旗开。 秘略三军动,妖氛百战摧。 何言投笔去,终作勒铭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胡骑:指北方少数民族的骑兵。
  • 五原:古代地名,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 六郡:泛指边疆地区。
  • 羽书:古代传递紧急军情的文书。
  • 飞狐:古代传说中的怪兽,这里比喻严寒。
  • 衔枚:古代行军时,士兵口中衔着枚(一种小木片)以防出声。
  • 紫塞:指长城。
  • 金河:古代河流名,这里泛指边疆河流。
  • 葱山:山名,这里泛指边疆的山脉。
  • 铁勒:古代北方民族名。
  • (wēi):山弯曲处。
  • 秘略:秘密的策略。
  • 妖氛:指战乱的气氛。
  • 投笔:指弃文从武。
  • 勒铭:在石碑上刻字记功。

翻译

北方少数民族的骑兵侵犯边境,风从丑陋的地方吹来。五原地区的烽火紧急,边疆六郡的紧急军情文书催促不断。冰冻使得飞狐感到寒冷,霜冻使得候鸟哀鸣。将军早晨接受命令,战士们夜晚默默行军。长城和金河之中,葱山和铁勒的山弯曲处。秋天的剑如莲花般绽放,早晨的旗帜如桂叶般展开。秘密的策略调动三军,战乱的气氛被百战摧毁。何谈弃文从武,最终是为了在石碑上刻字记功而回。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边塞的紧张局势和战士的英勇。通过“胡骑犯边”、“烽火急”、“羽书催”等词句,生动地再现了边疆的紧急情况。诗中“冰壮飞狐冷,霜浓候雁哀”不仅描绘了严酷的自然环境,也隐喻了战争的残酷。后半部分则展现了将军和战士的决心与行动,以及最终的胜利和荣耀,体现了诗人对边塞将士的赞美和对和平的向往。

沈佺期

沈佺期

沈佺期,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安阳市内黄县)人,唐代诗人。与宋之问齐名,称“沈宋”。善属文,尤长七言之作。擢进士第。长安中,累迁通事舍人,预修《三教珠英》,转考功郎给事中。坐交张易之,流驩州。稍迁台州录事参军。神龙中,召见,拜起居郎,修文馆直学士,历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开元初卒。建安后,讫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及佺期与宋之问,尤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语曰:苏李居前,沈宋比肩。集十卷,今编诗三卷。 ► 15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