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辞

珠碎眼前珍,花凋世外春。 未销心里恨,又失掌中身。 玉笥犹残药,香奁已染尘。 前哀将后感,无泪可沾巾。
拼音

注释

题注:宣城公仲宣,後主子,小字瑞保,年四岁卒。母昭惠先病,哀苦增剧,遂至於殂。故後主挽辞,并其母子悼之。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珠碎:比喻珍贵的东西破碎。
  • 花凋:花朵凋谢,比喻美好事物的消逝。
  • 世外春:指超脱尘世的美好景象,这里比喻逝去的美好时光。
  • 未销:未消,未消除。
  • 掌中身:比喻珍爱的人或物。
  • 玉笥:玉制的盛器,这里指珍贵的容器。
  • 残药:残留的药物,暗示曾经的治疗或照料。
  • 香奁:古代女子存放香料和化妆品的盒子。
  • 染尘:沾染了灰尘,表示久未使用或无人照料。
  • 前哀:之前的悲伤。
  • 后感:后来的感受。
  • 无泪可沾巾:形容极度悲伤到连眼泪都没有了。

翻译

珍贵的珍珠碎在眼前,美丽的花朵在世外凋谢。 心中的恨意尚未消除,又失去了掌中的珍爱。 玉制的容器里还残留着药物,香奁上已沾满了灰尘。 前一次的悲伤还未平复,又添了新的感受, 悲伤到极点,连泪水都无法沾湿巾帕。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深切的哀伤和失落。诗中,“珠碎”、“花凋”等意象生动描绘了美好事物的破碎和消逝,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通过“玉笥犹残药,香奁已染尘”的描写,诗人进一步以物喻情,展现了曾经的美好和现在的荒凉。最后两句“前哀将后感,无泪可沾巾”深刻表达了诗人悲伤至极,连泪水都无法表达的绝望心情。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李煜作为词人深沉的情感世界和卓越的艺术表现力。

李煜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 ► 9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