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莺

残莺何事不知秋,横过幽林尚独游。 老舌百般倾耳听,深黄一点入烟流。 栖迟背世同悲鲁,浏亮如笙碎在缑。 莫更留连好归去,露华凄冷蓼花愁。
拼音

《秋莺》是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李煜的代表作之一。此诗纯用“赋体”,不事雕琢,以简驭繁,以明白晓畅的诗句表现了囚徒生活的苦楚,让人产生无限的同情悲悯,教人神思黯然。因之,本诗是咏物诗中的佳作。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残莺:(cán),这里指快到生命尽头的莺鸟。
  • 栖迟:停留,休息。
  • 浏亮:明朗清晰。
  • 缑(gōu):指缑氏山。

翻译

快到生命尽头的莺鸟为何不知秋天已到,还横着飞过幽深的树林独自游荡。老迈的鸟舌百般声音都倾耳去听,它那深黄色的身影一点融入烟雾中流走。停留休息背离世间就像悲叹鲁国那样,叫声清朗如同笙声却碎落在缑氏山。不要再长久留恋了还是好好归去,露水寒冷凄清,蓼花也满是哀愁。

赏析

这首诗借秋莺表达了作者对身世的慨叹和悲愁的情绪。诗的前两句通过残莺不知秋仍独自游,点出其不合时宜。中间两句描写秋莺的声音和身影,渲染一种孤寂的氛围。“栖迟背世同悲鲁”将秋莺与自身处境相联系,表达出孤独和无奈。最后两句以景传情,露水凄冷和蓼花哀愁,烘托出悲伤的心境。全诗意境凄凉,借秋莺委婉地传达出李煜内心的愁苦。

李煜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 ► 9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