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注释
秦楼:秦穆公为其女弄玉所建之楼,亦名凤楼。相传秦穆公女弄玉,好乐。萧史善吹箫作凤鸣。秦穆公以弄玉妻之,为之作风楼。二人吹箫,凤凰来集,后乘凤,飞升而去。事见汉刘向《列仙传》。后人遂以“凤去楼空”指楼中人去、睹物思人。
上苑:指古代供帝王玩赏、打猎的园林。
粉英含蕊:粉红的鲜花。一作“粉英金蕊”。
低昂:高低、高下。
一衿香:衿,同“襟”。是以人的感受说明香的程度。一般指不能指出形状的事物,类似的情况有:徐仲雅《赠齐己》:“骨瘦神清风一襟,松老霜天鹤病深。”吕岩的《沁园春》:“有一襟风月,两袖云烟。”一说,堂后(北)叫背,堂前(南)叫襟,一襟香,指堂前一面有香。
琼窗:华美精致的窗子。
碧阑干:绿色栏杆。
垂杨:垂柳。古诗文中杨柳常通用。
思量(liáng):想念,相思。
序
《谢新恩·秦楼不见吹箫女》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这是一首怀思旧好的怨词,当是李煜对已故昭惠后周娥皇(即大周后)的怀悼之作,全词写得悲切缠绵,表现了对故人的怀思之情。
赏析
这首词抒写怀人的心情,忧思绵长,充满无奈的惆怅。
首句以“秦楼女”代指所怀之人,不仅写其容貌,更写其才艺,加强思念的感情。因为是独自面对,不得与所爱者共享,一切的美好就只是徒然。那么即使是“上苑风光”,也只是“空”有,只是多“馀”,风中花木不过是“自低昂”而已,尽写其无奈之感。“东风恼我”,其实是说“我恼东风”。“恼”字写人的烦恼,不言自己,却去怪罪于东风,很是生动。说这东风是如此地不理解人的心情,偏偏要在这孤独寂寞之时,吹开这满苑的春花,让人染上一身的花香,撩拨心情,不能自已。“东风恼我,才发一矜香”,与李商隐的诗句“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只不过李商隐是由自己的经验而提出的劝告,因此言语沉痛;李煜则是一时的心情不能排解而去责难东风,言得无理,也就言得无奈。上阕是就眼前之景而抒情。
下阕掉转笔头去写回忆与心情。“琼窗”写美好,“梦笛”是虚幻,“残日”是留恋,尽写出当时情景虽然美好,却已经存在着不能如愿的遗憾,因此说是“当年得恨何长”。此句可作两解,一者可以解释为还在沉浸于爱情的甜蜜之中时就已经预见了分别的痛苦,重点在“当年”;一者可以解释为当时爱情是越短暂,就越深刻,以至于“长恨”到今天,重点在“何长”。无论何解,都只是一个“恨”。而这“恨”是如此的深刻与悠长,相聚时的碧栏杆,绿纱窗,分手时的杨柳树,长丝绦,不曾有一刻的忘却,历历如在眼前。而越是思量,越是难忘,越是叫人痛苦难当。结句言:“暂时想见,如梦懒思量。”既是说当时已经是短暂如梦,也是说即使今天相见又能如何?依然是短暂如梦啊。总归是相思也无奈,回忆也无奈,这份感情始终就是一个无奈,虽然美好,却令人心痛,倒不如不思量的好。这种心情,也是李商隐曾经写过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上下两阕以转折相对,没有过渡,似乎在情绪上有一隔断。但是,下片中的“碧阑干外映垂杨”,以记忆中的景物对照眼前的“上苑风光”;结句中的“如梦”又回应着首句的“不见”,两阕之间仍有着若明若暗的感情线索,使通篇的写景抒情融为一体。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秦楼:古代宫殿或富豪人家的高楼,此处指代皇宫。
- 吹箫女:可能是指宫廷乐师或宫中美人,因吹箫而闻名。
- 空馀:只剩下。
- 上苑:皇家园林。
- 粉英:指花瓣。
- 蕊:花蕊。
- 低昂:形容花朵随风摇曳。
- 东风:春风,此处也可象征朝廷或权势。
- 才发一衿香:刚刚散发出一点香气。
- 琼窗:装饰华丽的窗户,比喻精致的闺房。
- 梦□:此处可能指梦境或回忆中的景象,因缺失文字,以“□”代替。
- 残月:月牙,表示夜深或孤独。
- 得恨:得到的遗憾或愁苦。
- 碧阑干:绿色的栏杆,形容景色优美。
- 映垂杨:倒映在垂柳下的影子。
- 暂时:短时间,片刻。
- 想见:想象中的相见。
- 如梦:如同梦幻一般不真实。
翻译
在皇宫的高楼上再也看不见那位吹箫的女子,只留下皇家园林的春光。粉色的花瓣含着花蕊轻轻摇曳,春风似乎有意撩拨我,才让一阵香气飘散出来。
精致的闺房里,梦境中残留着一轮弯月,那时的遗憾多么悠长。绿色的栏杆外,垂柳倒映在水面,我只能短暂地想象她的模样,那感觉就像一场不愿醒来的梦。
赏析
这首词是南唐后主李煜怀念故去的宫中美人之作。他以秦楼为背景,通过描绘春日园林的景色和花朵的动态,寄托对吹箫女的深深思念。"粉英含蕊自低昂"形象地写出花朵在春风中的娇媚,暗喻了女子的柔情与美丽。"琼窗梦□留残月"则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面对现实的无奈与失落。整首词哀而不伤,婉约动人,展现了李煜细腻的情感世界和他对亡国之痛的隐晦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