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 · 少年行(三首)

· 李白
【其一】 击筑饮美酒,剑歌易水湄。 经过燕太子,结托并州儿。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 因声鲁句践,争情勿相欺。 【其二】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其三】 君不见淮南少年游侠客,白日毬猎夜拥掷。 呼卢百万终不惜,报雠千里如咫尺。 少年游侠好经过,浑身装束皆绮罗。 蕙兰相随喧妓女,风光去处满笙歌。 骄矜自言不可有,侠士堂中养来久。 好鞍好马乞与人,十千五千旋沽酒。 赤心用尽为知己,黄金不惜栽桃李。 桃李栽来几度春,一回花落一回新。 府县尽为门下客,王侯皆是平交人。 男儿百年且乐命,何须徇书受贫病。 男儿百年且荣身,何须徇节甘风尘。 衣冠半是征战士,穷儒浪作林泉民。 遮莫枝根长百丈,不如当代多还往。 遮莫姻亲连帝城,不如当身自簪缨。 看取富贵眼前者,何用悠悠身后名。
拼音

中国古典诗歌史上,尽管专门吟咏少年的诗数量不及模山范水、状物言志之作,但这类诗大都写得富有诗味,颇具特色。李白的《少年行》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少年行》属乐府旧题,古代诗人一般以此题咏少年壮志,以抒发其慷慨激昂之情。李白沿用乐府旧题所创作的组诗作品《少年行》,被选入《全唐诗》的第一百六十五卷第十三首。,也皆以寥寥数语勾勒少年形象,摹写其个性特徵。 李白是浪漫主义大诗人,青少年时期便醉心于剑术,仗剑任侠,自称「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与韩荆州书》),魏颢在《李翰林集序》中也言李白「少任侠,手刃数人」。因此,李白的诗往往喜欢塑造豪侠少年的形象。其《少年行》(之一),虽仅寥寥数语,却使一个豪爽倜傥的少年形象「人立纸面」,栩栩如生。从中,我们不难窥见任气逞能的少年李白的影子。突出其豪爽倜傥之个性。李诗意在表现少年的豪爽倜傥,诗的语言豪迈俊爽,寓刚于柔,刚柔并济,浑然天成 李白的《少年行》,刻划的是一个豪爽倜傥的少年形象,因而,诗中写少年紧扣其个性特点下笔。敲打著乐器喝著酒,背著宝剑唱著歌,一个风流少年的豪爽跃然纸上,这是李白对自己年轻时候的一种回忆,也只有李白才会写出这样的诗句。当他经过旧时燕国的土地时,认识了那里的很多志同道合的人,燕国在现在的河北一带,自古就有「燕赵多慷慨之士」的说法,那里民风豪放,正是李白所向往的生活。李白在那里和豪杰们相处甚欢,大家下棋玩乐,鲁句践是战国时代的人,和当时的荆轲在邯郸下棋赌博,最后却互相争吵起来。这是李白希望大家要和谐相处,别和古人一样闹得不开心。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古代弦乐器,形似琴,有十三弦。(音 zhù)
  • :岸边。(音 méi)
  • 五陵年少:指京都富豪子弟。
  • 呼卢:古代一种赌博游戏。
  • 骄矜:自大、自傲。
  • :顺从。(音 xùn)
  • 遮莫:任凭,不管。

翻译

【其一】 敲击着筑弹奏起音乐饮着美酒,像荆轲一样在易水岸边高歌。 经过燕太子身边,结交了并州的豪侠少年。 年轻人满怀壮志豪情,奋发烈烈必有其时机。 凭借着声名如鲁国的句践,争相意气不要相互欺骗。 【其二】 五陵的富豪子弟在金市东边,骑着银鞍白马沐浴在春风里。 踏尽落花要去游玩哪里呢?笑着进入胡姬的酒肆中。 【其三】 您没有看见那淮南的少年游侠客,白天骑着马打猎晚上赌博玩乐。 百万钱财在呼喊赌博中也不吝惜,报仇哪怕千里也好像近在咫尺。 少年游侠喜好四处游历经过,浑身的装束都是绮丽的绫罗。 有蕙兰相随还有喧闹的妓女,到风光好的地方到处都是笙歌之声。 自大自傲的话不应该有,在侠士的堂中培养已久。 好马鞍好马匹随便送给别人,成千上万的钱转眼就拿去买酒。 赤胆忠心全部用在知己身上,不惜黄金如同栽培桃李。 桃李栽下经历了几个春天,一次花落就又是一次新的景象。 府衙和郡县的人都是他的门下客,王侯也都是平等交往的人。 男子汉活百年姑且快乐享受命运,何必顺从书本而忍受贫困和疾病。 男子汉活百年姑且荣耀自身,何必顺从名节甘愿在风尘中。 那些官宦中大半是征战的士卒,穷困的儒生却徒然装作是山林泉边的隐士。 任凭树枝根部长到百丈长,不如当代多交往。 任凭姻亲连着帝王的都城,不如自己去获取功名。 看那眼前的富贵者,何必在意悠悠的身后名声。

赏析

这组诗描绘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少年形象。第一首写的是豪迈侠义的少年,以荆轲为榜样,有壮志豪情和意气风发。第二首描绘了富家子弟的潇洒风流,他们在京城东郊肆意玩乐,花落而寻欢酒肆。第三首塑造的淮南少年游侠,则是纵情豪放,挥金如土,重视友情和义气,同时交往广泛,不受世俗拘束,敢于追求富贵和现世的享受,轻视身后之名。整组诗通过对不同少年形象的刻画,展现了唐朝时期少年人的多样风采和精神风貌,生动而富有活力。

李白

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10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