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霁杜陵登楼寄韦繇

· 李白
浮阳灭霁景,万物生秋容。 登楼送远目,伏槛观群峰。 原野旷超缅,关河纷杂重。 清晖映竹日,翠色明云松。 蹈海寄遐想,还山迷旧踪。 徒然迫晚暮,未果谐心胸。 结桂空伫立,折麻恨莫从。 思君达永夜,长乐闻疏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夕霁(xī jì):傍晚雨后天晴。
  • 浮阳:指太阳的光辉。
  • 霁景(jì jǐng):雨后天晴的景象。
  • 秋容:秋天的景色。
  • 伏槛(fú jiàn):靠着栏杆。
  • 超缅:遥远。
  • 关河:指山河。
  • 清晖(qīng huī):清澈的光辉。
  • 翠色:翠绿的颜色。
  • 云松:高耸入云的松树。
  • 蹈海:比喻远行或志向远大。
  • 遐想(xiá xiǎng):遥远的思绪。
  • 晚暮:晚年或日暮。
  • 结桂:指折桂,比喻考试及第。
  • 伫立(zhù lì):长时间站立。
  • 折麻:指采摘麻,比喻劳作。
  • 永夜:长夜。
  • 长乐:长安的别称,此处指长安的钟声。
  • 疏钟:稀疏的钟声。

翻译

太阳的光辉在雨后的天空中渐渐消散,万物展现出秋天的容颜。我登上高楼,远眺四方,靠着栏杆观赏群山。原野空旷而遥远,山河交错重叠。清澈的光辉映照在竹子上,翠绿的颜色明亮地映衬着云中的松树。我踏海而行,寄托着遥远的思绪,回到山中却迷失了旧时的踪迹。徒劳地迫近晚年,心中的愿望未能实现。我空自站在折桂之地,采摘麻的遗憾无法追随。思念你直到长夜将尽,长安的钟声在远处稀疏地响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天晴的秋日景色,通过高楼远眺的视角,展现了广阔的自然风光和诗人内心的情感。诗中“浮阳灭霁景,万物生秋容”一句,既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变化,又隐喻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后文通过对原野、关河、竹日、云松等景物的描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和对旧时光的怀念。结尾处的“思君达永夜,长乐闻疏钟”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长安的钟声所代表的往昔时光的留恋。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李白诗歌的独特魅力。

李白

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10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