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

· 李白
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 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 报韩虽不成,天地皆振动。 潜匿游下邳,岂曰非智勇。 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 惟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 叹息此人去,萧条徐泗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下邳(pī):古地名,今江苏省邳州市。
  • 圯桥:古桥名,位于下邳。
  • 张子房:即张良,汉初名臣,字子房。
  • 虎啸:比喻英雄得志。
  • 沧海:比喻广大。
  • 壮士:指力士,张良曾雇佣力士刺杀秦始皇。
  • 椎秦:指力士用大铁椎击打秦始皇的事件。
  • 博浪沙: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原阳县,是张良刺杀秦始皇的地方。
  • 报韩:张良是韩国人,他刺杀秦始皇是为了报韩国被灭之仇。
  • 潜匿:隐藏,躲避。
  • 智勇:智慧和勇气。
  • 怀古:怀念古代的人或事。
  • 钦英风:钦佩英雄的风范。
  • 黄石公:传说中的仙人,曾传授兵法给张良。
  • 徐泗:指徐州和泗水,泛指张良活动的地区。

翻译

张子房还未发出英雄的呼声时,就已经不惜破产,不顾家庭。 他广纳天下壮士,雇佣力士在博浪沙用大铁椎袭击秦始皇。 虽然未能成功报韩国之仇,但此举震惊了整个天地。 他隐姓埋名,逃到下邳,这难道不是智勇双全的表现吗? 我来到圯桥之上,怀念古时的英雄,钦佩他们的风范。 只见到碧绿的流水,却不见传授兵法的黄石公。 叹息这位英雄已逝,徐州和泗水一带显得格外萧条。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对张良的怀念和赞美。诗中,李白通过回顾张良刺杀秦始皇的历史事件,展现了张良的智勇和英雄气概。诗的后半部分,李白站在圯桥上,感叹时光流逝,英雄不再,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敬仰和对现实的感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李白的豪放与怀古之情。

李白

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1080篇诗文

李白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