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元丹丘方城寺谈玄作
茫茫大梦中,惟我独先觉。
腾转风火来,假合作容貌。
灭除昏疑尽,领略入精要。
澄虑观此身,因得通寂照。
朗悟前后际,始知金仙妙。
幸逢禅居人,酌玉坐相召。
彼我俱若丧,云山岂殊调。
清风生虚空,明月见谈笑。
怡然青莲宫,永愿姿游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腾转:迅速变化。
- 风火:比喻迅速变化的力量或情况。
- 假合:暂时的组合。
- 容貌:外表,形态。
- 灭除:消除,除去。
- 昏疑:迷惑,疑惑。
- 领略:理解,体会。
- 精要:精髓,要点。
- 澄虑:澄清思绪,使心境平静。
- 寂照:静默中的洞察。
- 朗悟:明晰地领悟。
- 前后际:过去和未来之间。
- 金仙:指佛或高僧。
- 酌玉:斟酒。
- 相召:邀请。
- 彼我:彼此。
- 若丧:如同失去。
- 殊调:不同的调子或态度。
- 虚空:空旷的空间。
- 青莲宫:指佛寺。
- 姿游眺:自由自在地游览。
翻译
在这茫茫的大梦之中,只有我独自先醒。 风火般的迅速变化来临,暂时的组合形成了外表。 消除了所有的迷惑和疑惑,我理解了精髓和要点。 平静地观察这个身体,因此得以在静默中洞察。 清晰地领悟了过去和未来之间,才知道佛法的奥妙。 幸运地遇到了住在禅寺的人,斟酒邀请我坐下。 彼此都如同失去了自我,云山之间岂有不同的态度。 清风在空旷中生起,明月下见证了我们的谈笑。 愉快地在青莲宫中,我永远愿意自由自在地游览。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李白在元丹丘方城寺与僧人谈玄论道的情景。诗中,李白表达了自己对佛理的深刻领悟和对禅境的向往。通过“茫茫大梦中,惟我独先觉”展现了他的超然与觉悟,而“澄虑观此身,因得通寂照”则体现了他通过冥想达到的心灵平静与洞察。诗的最后,李白表达了对禅寺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在清风明月的陪伴下,永远自由自在地游历于佛法之中。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李白对佛教哲理的深刻理解和内心的宁静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