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十二首

· 李白
世路今太行,回车竟何托。 万族皆凋枯,遂无少可乐。 旷野多白骨,幽魂共销铄。 荣贵当及时,春华宜照灼。 人非昆山玉,安得长璀错。 身没期不朽,荣名在麟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拟古:模仿古代的风格或诗体。
  • 太行:太行山,这里比喻世路的艰难。
  • 万族:万物,指所有的生命。
  • 凋枯:凋零枯萎,指生命的消逝。
  • 旷野:广阔的野外。
  • 白骨:指死者的遗骨。
  • 幽魂:死者的灵魂。
  • 销铄:消散,消失。
  • 荣贵:荣耀和尊贵。
  • 春华:春天的花朵,比喻青春和美好时光。
  • 照灼:照耀,闪耀。
  • 昆山玉:昆仑山出产的美玉,比喻珍贵和美好。
  • 璀错:璀璨错落,形容光彩夺目。
  • 身没:身死,去世。
  • 期不朽:期望永垂不朽。
  • 荣名:荣誉和名声。
  • 麟阁:古代用来纪念功臣的阁楼,这里指荣誉的象征。

翻译

世间的道路如同太行山一样险峻,回转的车轮又能寄托于何处? 万物都在凋零枯萎,找不到一丝快乐。 广阔的野外遍布着死者的白骨,幽魂们一同消散。 荣耀和尊贵应当及时享受,就像春天的花朵应该灿烂照耀。 人不是昆仑山上的美玉,怎能长久地璀璨夺目。 身死之后期望能永垂不朽,荣誉和名声留在纪念功臣的麟阁之中。

赏析

这首诗以拟古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世事艰难的感慨。诗中通过太行山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世路的险阻,以及万物凋零、生命无常的现实。诗人呼吁人们珍惜眼前的荣耀和美好时光,因为人生短暂,如同春花一现。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身后荣誉的渴望,希望自己的名声能够永存于世,体现了对永恒价值的追求。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李白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洞察。

李白

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10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