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峡州冯使君题所居

· 吴融
三年拔薤成仁政,一日诛茅葺所居。 晓岫近排吟阁冷,夜江遥响寝堂虚。 唯怀避地逃多难,不羡朝天卧直庐。 记得街西邻舍否,投荒南去五千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拔薤(bá xiè):比喻治理政事,除去不良。
  • 成仁政:实行仁德的政治。
  • 诛茅:除去茅草,指修建居所。
  • 葺所居:修缮住所。
  • 晓岫:早晨的山峰。
  • 吟阁:吟诗的楼阁。
  • 夜江:夜晚的江河。
  • 寝堂:卧室。
  • 避地:逃避乱世的地方。
  • 逃多难:逃避多次的灾难。
  • 朝天:指向朝廷,表示忠诚。
  • 卧直庐:住在直庐,直庐是官员的住所。
  • 投荒:流放到边远地区。

翻译

三年间我像拔除薤草一样治理政事,实行仁德的政治;一天之内我除去茅草,修缮了自己的住所。早晨的山峰近在咫尺,吟诗的楼阁显得冷清;夜晚的江河遥遥传来声响,卧室里显得空虚。我只怀念那些逃避乱世、逃避多次灾难的地方,不羡慕那些向朝廷表忠心、住在官员住所的人。你还记得街西的邻居吗?我被流放到南方,已经走了五千多里。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吴融对清廉政治和个人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流放生活的无奈和怀念。诗中通过对比自己治理政事的辛勤与修缮居所的简朴,以及对吟阁冷清、寝堂空虚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过去生活的怀念。末句提到流放南方的经历,透露出诗人对过去安定生活的深切思念和对现实境遇的无奈接受。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反映了诗人高尚的政治理想和复杂的人生体验。

吴融

吴融

吴融,字子华,吴翥孙,唐越州山阴人,生于唐宣宗大中四年(公元850年),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公元903年),享年五十四岁。唐昭宗龙纪进士。韦昭度讨蜀,表掌书记。坐累去官,流浪荆南,依成汭。后以礼部郎中为翰林学士,拜中书舍人。唐昭宗反正,御南阙受贺,融最先至,草十数诏,语当意详,进户部侍郎。终翰林承旨。有《唐英歌诗》。 ► 3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