览孟东野集

· 邵谒
蚌死留夜光,剑折留锋铓。 哲人归大夜,千古传圭璋。 圭璋遍四海,人伦多变改。 题花花已无,玩月月犹在。 不知天地间,白日几时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夜光:指珍珠,因其夜间能发光,故称。
  • 锋铓:即锋芒,指剑的锋利部分。
  • 哲人:指智慧卓越的人。
  • 大夜:指长夜,比喻死亡。
  • 圭璋:古代玉器,比喻美德或杰出的人才。
  • 人伦: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道德规范。
  • 变改:变化,改变。
  • :昏暗,不明。

翻译

珍珠死后留下夜光,剑折断后留下锋利的刃。 智慧的人归于长夜,他们的美德和才华千古流传。 美德和才华遍布四海,人间的道德规范多有变迁。 题诗的花已凋谢无存,赏月的时光却依旧存在。 不知在这广阔的天地间,白日何时会变得昏暗不明。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珍珠与剑的比喻,赞美了哲人虽逝,但其美德与才华如同留下的夜光和锋芒,永远被人们传颂。诗中“圭璋遍四海”一句,展现了美德与才华的广泛影响。后几句则通过对比花的凋谢与月的永恒,表达了对时间流转、人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白日何时会变得昏暗不明的疑问,透露出一种对世事无常的深刻思考。

邵谒

唐韶州翁源人。少为县吏,触县令怒,被逐。遂截发悬于县门,发愤读书,博通经史。懿宗咸通七年赴京,隶国子监。工诗,所作多刺时事。 ► 37篇诗文

邵谒的其他作品